央妈双降补刀原油,美联储决议救星OR灾星


   蒋妍琋:央妈双降补刀原油,美联储决议救星还是灾星

  
  继欧洲央行新闻发布会上德拉基发出极端鸽派言论之后,中国央行周五(10月23日)意外宣布降准降息,提振欧美股市再度上扬;欧元再遭重创;美国制造业PMI数据稳健,美指进一步受到提振,黄金、原油随之承压;下周将迎来美联储FOMC委员会10月货币政策会议,目前市场预期10月加息几率不足10%,年内加息几率不足4成,若下周美联储决议鸽派,或可能缓解欧元当前危局。
  
  中国央行意外降息降准,欧美股市走强欧元再遭重创
  
  北京时间周五傍晚,中国央行意外宣布降息降准,降息0.25个百分点,降准0.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自2015年10月24日起实施。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央行已经基本放开对利率的管制,是中国迈向利率市场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中国的经济刺激举措有助提升风险偏好,与欧洲央行的鸽派立场一道,支撑了股市表现。由于即将进行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评估,存款利率放开时机对于人民币而言很好。
  
  蒋妍琋认为,中国政策宽松仍在途中,未来降息、降准等政策仍可期。
  
  目前各大机构分析师普遍预期,欧洲央行有很大可能在12月决议中扩大宽松,至今年12月,欧元兑美元或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高盛周五表示,虽然欧元兑美元目前已经大幅下挫,但是长远来看仍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就如同在该机构此前对汇市的评论中所提到的,他们认为10个基点的存款利率削减,将导致欧元兑美元下跌200个点。
  
  下周迎来美联储决议,欧元将遇救星亦或灾星?
  
  美联储下周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并将于周四(10月29日)凌晨公布利率决议。目前市场主流观点预期美联储本月将维持利率不变,市场急切想从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中寻求联储是否会在12月加息的线索。由于当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有很大可能在今年12月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政策,若美联储10月决议暗示将于12月加息,则欧元将遭受两面夹攻,欧元兑美元将进一步扩大跌幅;反之若美联储决议措辞偏鸽派,将利空美元利好非美货币,或能缓解欧元颓势。
  
  路透最新公布调查结果显示,美联储(FED)今年12月加息的概率达到了55%,较9月的60%略有下降。
  
  双降提振股市补刀欧元原油,美联储决议救星还是灾星?
  
  最新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10月加息可能性仅为6%;12月加息的可能性也仅有36.1%。若事情像该预测结果那样发展,则下周美联储决议将有较大可能提振欧元。
  
  全球QE风凸显黄金避险功能,但稳健美PMI和强势美元使金价承压
  
  继德拉基暗示将于12月扩大宽松后,中国央行周五宣布降准降息,一时间扩大宽松的风潮在全球央行间升温,黄金避险价值凸显,现货黄金周五纽约时段曾一度走高至1179.30美元/盎司;但随着美元再度走强以及美国10月Markit制造业PMI表现超预期,黄金承压回落,收于1164.52美元/盎司,较开盘价下挫约1美元。
  
  周五金融数据公司Markit公布,美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4.0,为5月来最高,9月终值为53.1;稳健的PMI数据使美元进一步受到提振。
  
  本次PMI数据预示着第四季度初期制造业增长强劲,暗示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加快,10月生产速度反弹的原因是国内外需求改善。
  
  由于此次因欧洲央行扩大宽松预期以及中国央行双降对金价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兼之近期金市情绪有所改善,在此轮美元走强的行情中,黄金表现出了相当突出的抗跌性。
  
  钻井数下降难敌强势美元,中国双降及稳健美PMI使原油承压
  
  周五公布的10月23日当周贝克休斯石油钻井机活跃口数连续第八周下降,但中国双降及稳健美PMI均提振美元,油价承压下行。
  
  周五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23日当周贝克休斯石油钻井机活跃口数下降1台,至594台,为连续第八周下降;包括天然气钻井在内的钻机总数没有变化,总量维持在787台,但该数据公布后市场影响“微弱”。
  
  中国的“双降”伴随着欧洲央行的“鸽派”决议,让美元连续大涨;美元的走强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来说无疑是“利空”消息。
  
  同时,中国央行一年内第六次宽松的举措也同时暗示,中国经济当前正面临困难;而作为重要的原油消费国,中国经济的放缓也无疑将使原油需求受到拖累,使油价承压。
  
  此外,近期的OPEC与非OPEC产油国的特别会议最终虎头蛇尾地收场,未能达成减产协议,表明未来全球石油供过于求仍将持续,也构成了原油价格的利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