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不要守18亿亩土地的红线


   土地是一项不可再生的资源。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不可避免地要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将调整一些耕地,由此而引发的用地需求也会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日益突出。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6年至2008年12年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共减少1.25亿亩,同期人均耕地由1.54亩下降为1.37亩,已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耕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不断加剧,中低产田占60%以上,严重制约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只有2亿亩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制约了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国家粮食安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中国人均国土资源较少,土地耕植面积有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饭桌上的蔬菜日益丰富,供需矛盾日益显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少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蔬菜粮食的供应,由于蔬菜粮食种植属非计划性的,那么有时候有些地区根据往年经验种植,往往出现,供大于求,造成局部过剩,所以必须搞好蔬菜粮食合理流动,切实不让农民因为供需关系受到伤害,这才有益于保持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种植不平衡带来的伤农现象。除此以外,国家应本着长远考虑的思想,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从而加大人均土地面积,缓解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的局面。
     现阶段公路里程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行驶的要求,中心城市交通堵塞已成通病,而公路里程的增长是以占用农业用土地面积为代价的,中国人口众多,公路里程不可能无限延长,为了缓解公路交通运输的压力,必须从长远着手,着力解决汽车过多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适当提高个人用小汽车的成本,从源头抓起做出具体安排,着力发展以铁路,空中,海上运输为中心的交通体系。

中国发展了,也强大了,但是可用人均资源在不断减少,土地资源成了中国发展中需节省的主要资源,人们生活好,收入提高了,吃的饭菜质量要求也高了,人类与食粮动物的可食用农产品,越来越少,节省土地资源更加迫切了。那么怎么节省土资源呢,有一点就是公路公里数越大,占用土地面积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有效地规划设计公路,充分利用铁路运营能力,尽最大可能节省土地资源。
    如果中国不能保住18亿亩土地的红线,必将导致中国人均面积更少,现阶段中国对外进口粮食已达3000-5000万吨,如果土地面积更少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了保障,只好更加依赖国际市场,粮食安全不再掌握在国人手中。

但是如果考虑保证土地面积不再减少,公道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需要把投资转向其他可替代项目才能保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