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反馈效果是所有市场从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苦于找不到受众喜好的G点,品牌推动的效果时常会变成企业自顾自high,而用户冷眼旁观的尴尬。根据笔者在webpower中国区多年的营销服务经验,我们可以从一个近期的具体事例,试图找到用户不由自主沉迷分享背后的启示与规律。
前段时间,一只《神经猫》在微信朋友圈再度掀起“跟风”热,相信不少网友都被这款极简游戏的分享消息刷了屏。笔者坦言,第一次看到这只猫时,根本不“感冒”。“神经猫”的形象谈不上什么精细的设计,甚至还有些贱兮兮。那么它究竟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理想的病毒式传播的呢?
低姿态。“神经猫”作为一款产品,它的“简单粗暴”是显而易见的,如此曝光在挑剔的大众面前,其缺点必然也会被放大。然而“神经猫”并没有给自己套上不相符的“高逼格”,而是起了个恰如其形的名字,巧妙地弱化了那些平日对画面要求较高人群的期望值。这种风格和定位的统一,帮助受众更好地专注于产品本身的具体内容。
易操作。简单上手意味着更低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最终传播效果的成败。我们看到,所有那些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大规模流行起来的游戏,都是简单、易上手的。《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超级马里奥》都是这类极简风格的典型,可见成功的推广绝非偶然。要做到最大化拓宽受众群体,以致老少咸宜,功夫定要花在化繁为简上,而不是把产品、活动等内容越做越复杂。
通人性。真性情的故事动人,通人性的动物受宠。所谓同理心,即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合格的企业营销者一定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而优秀的营销工作者善于挖掘人性本质。一款经典的游戏《俄罗斯方块》,最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它对于人性的洞察,来源于人类习惯将无序的东西整理得有序的本能。就像击中人性的七情六欲,那些人所不可回避的需求。企业在方案策划时,思维顿阻缺乏创意,不妨可以从那些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天性上找到切入点,即便受众自身都不曾体会到。
拼时间。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时间的碎片化成为了营销者们不得不面对的难关。诚然随着个体意识的提升,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企业越发难以将用户的时间聚拢到一个焦点上。毫不夸张地讲,受众只愿把时间“货币”用于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信息买单,短则几秒钟,多则几分钟,游戏可谓是把握玩家耐心尺度的高手。不耗费大量时间,却在地铁、电梯、饭桌、马桶、路边牢牢黏住个体打发那无聊的几分钟,进而改变用户原有时间规划,甚至在其印象中成功打入“下次再来”的标签。这些都是企业可以借鉴和努力的方向。
乐分享。企业营销的最理想结果,就是形成良好的口碑。令人愉快的产品体验被口口相传,将直接帮助销量呈几何状增长。而运用社交营销的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并帮助这一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前面提到的《神经猫》,还是红极一时的《Flappy Bird》等游戏,都是社交网络巨大推动力的典型案例。与社交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口碑在传播上时空的界限,用户可在任意时间、地点将自己的体验和心情分享至社交网络,影响自己的好友。好友基于这层认同关系,也乐于将这些信息分享给更多人。
有人信奉游戏可以改变世界,笔者不是其中拥趸,但从我在webpower多年的邮件、短信、微信、APP等多渠道营销的实践经验看,在现今互联网主导的市场趋势下,它的传播文化确有值得深掘的内涵。因为游戏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提供了令人愉悦的奖励、刺激、挑战和成就感。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衡量营销效果的标尺,用于优化内容以及方案的借鉴与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