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习惯?别扯了,习惯只能被替代——读《习惯的力量》
改掉习惯?别扯了,习惯只能被替代——读《习惯的力量》
作者:荣振环
摘要:本期封面人物,王菲+霆锋,他们又在一起了。为什么?他们习惯在一起。这也是习惯的力量。
王菲习惯找比自己小的男人,无论是窦唯、李亚鹏还是谢霆锋,这个习惯不能改变,只能被替代。被更小的男人替代,所以最后又换成了霆锋。霆锋,年轻就是本钱啊。
李亚鹏习惯找比自己牛的女人,无论当时状态的瞿颖、周迅还是后来的天后王菲。这个习惯也改不了,也只能被替代。别看最近新闻跟这个年轻女子,那个年轻女子,将来还得物色个更牛的。
好了,八卦完了,咱们开始涨姿势。
最近和多家央企负责人聊企业文化的话题,我们经常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被组织成员所秉承的价值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组织的一种习惯。
个人有习惯,组织当然也有习惯。
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聊聊《习惯的力量》这本书。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
本书说,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但大部分很难做到无聊到研究自己的习惯,习惯吗,我们习惯视而不见。
但是,你知道吗?
★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习惯是自动展开的。吃完饭了玩会游戏,运动完奖赏自己喝罐饮料,每周末累了看场电影……,看到你的常态行为都是自动展开的。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
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有时抱怨,那个走狗屎运的家伙,当初照我差远了,今天怎么这么牛逼。很可能是在某个时间周期内,人家的习惯胜过你的习惯。
人家用习惯打败你,你却浑然不知。
★ 习惯是怎么回事?习惯究竟能不能改?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
习惯成形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你想改变习惯,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
每个习惯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暗示(cue),让你的行动开展;一个跟该暗示直接相关联的“奖赏”(reward);一个惯性行为(routine),所以,习惯性行为就是在触机下我们想起那个难以抵抗的诱惑,而后产生的持续行为。
即,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事业和生活?
《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这里面其实就三步动作:第一,识别自己的习惯;第二,怎样戒掉一个坏习惯?第三,怎样建立一个好习惯?
一、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
很多时候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习惯是什么,就那么”习惯性“地做了。或者,知道了自己有某个习惯,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给出了一个四步建议,帮助我们识别习惯。
1、了解自己的习惯性行为。
2、通过不同尝试了解自己这个习惯后面的“奖赏”是什么。没有奖赏,我们是不可能坚持去做的,但因为这个奖赏可能很隐蔽,所以难以发现。于是,我们就需要通过尝试来发现。
3、找到暗示。到底是什么暗示触发了你的行为;
4、制定详实的计划。改掉坏习惯,替换一个好习惯。
二、怎样改变一个坏习惯?
1、推倒旧习惯再建立新习惯的难度,大于在原有习惯上进行调整。
2、保留原来的“暗示”和“奖励”,但调整你的“惯性行为”。
3、真正的习惯改变,不能缺少信念。在遇到比一般情况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时,坏习惯可能一夜之间卷土重来。但别认为自己已经输掉这场仗而自怨自艾。我们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获取信念。可能需要一个团体的支持、可能需要宗教的帮助、可能自己闭门沉思也足够。总之,我们可以预见这种考验的产生,并提前为此做准备,让信念之力注入你的习惯建立中。
三、怎样培养一个我们想要的好习惯?
1、确定自己想培养的习惯后,为完成这个行为找到自己的“奖励”。这个奖励要大到使自己产生某种“渴望”,否则没效。
2、给自己设立一个暗示,要简单易行。暗示产生,就要开始行动。
3、坚持在暗示和奖励之间,建立某种行为习惯。重复、重复、重复。不仅仅要重复行为本身,还要一次一次强化自己的“渴望”感,最终让触机不仅触发行动,更触发对奖励的渴望感。
4、获取坚持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获取有很多办法,一是形成某个小团体,互相加油打气,知道在这条路上自己不是一个人。当看到别人能坚持时,也能增强自己做到的信心;二是从信仰获取力量。如果能将自己的信仰和行为结合起来,那将无坚不摧。
记住:如果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如果你将其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一旦做出选择,并且成了自发的行为,那这个选择不仅真实可行,而且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最后,谈一个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案例。来看看习惯和取代、塑造习惯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性。
1987年,时年51岁的保罗·奥尼尔出任美国铝业公司总裁。
在面临公司业绩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奥尼尔意识到他必须改变美铝,奥尼尔说,“但你不能命令人们去改变。人的大脑不是那样工作的。所以我决定先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我一开始先破坏某件事的习惯,它就会扩展到整个公司。”
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
核心习惯说明成功并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
基于这些判断和认识。这位后来在小布什政府中短暂出任财长的企业家一反美国商界企业家履新的表态路数,当着一帮投资人士和美铝管理层干部,宣称要严抓企业安全生产问题。
想象当初的画面:走马上任的新CEO奥尼尔在第一次与投资者见面时,没有宣布什么提升利润的计划,而是宣布“我们要提供美铝的企业安全,坐到0事故。” 所有人都震惊了,然后赶紧告诉股票客户抛出美铝股票,因为这个新CEO脑子进水了。然后这些人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
当时的美铝公司是一个巨型臃肿、危机重重的公司,奥尼尔认识到,无法通过常规的管理或改革来促使美铝及其员工予以改变。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不良习惯,一经形成,高层管理者要想改变的难度,要远比追求一个利润目标要难。
奥尼尔所做的,就是用一个关键习惯撬动企业的文化。对于美铝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宣布一系列革新措施并得到成功贯彻的难度太大了。这时候的企业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指令+行动”了,而是在这个“生态圈”中每个员工行为的碰撞和汇总。
奥尼尔希望通过改变融合了不良习惯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引发连锁反应,促使这些不良习惯及其他不良习惯得以改变。
于是当奥尼尔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先集中在一个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时,人们更容易明白重点并贯彻落实,而为了培养这一个习惯,企业需要在沟通、制度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整,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关键习惯引发了连锁效应,“大象”开始跳舞了。
奥尼尔的做法,可能是无意契合了“习惯学”的定理:人或组织的关键习惯发生改变,需要连续的、正面的“小成功”作为刺激。奥尼尔狠抓美铝公司每一起涉及到安全的个案,甚至是国外分部的一些小事,逐渐促成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上至下各级员工的警觉性和严谨性逐步提升。这番努力的结果是,美铝公司的事故率降到了美国平均水平(这个平均水平在全球已属相当低的水准)的1/20,换句话说,在该公司从事熔融铝金属等危险公司发生事故的几率,比在软件公司、卡通电影工作室、财务公司坐办公室工作的人还要低。非但如此,美铝公司员工在其他业务工作上也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一线员工非常踊跃的向高层领导提供方方面面的改良建议,让公司业绩得以进一步提升。
永远记住这句话:习惯可以养成;习惯不能被消除,但能被取代。
坏习惯被取代,塑造出新的好习惯,可以为组织及个人带来收益。
所以,看完本文,你作为个人要做的是:
一、找出惯常行为
二、用各种奖赏进行试验
三、将暗示隔离出来
四、制定计划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作为组织你要做的是:
-
找到关键习惯
-
植入企业内部
-
产生连锁反应
-
发扬良好习惯
更多精彩书评,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荣振环微书评”:这是中国最为睿智的移动互联、营销与品牌、新技术、新思维的微书评。微信号:rongzhenhuan.
荣振环图书推荐,每日推荐一本好书。让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好书活用,智慧伴侣。中间穿插微品牌策略、微营销策略、微文化智慧。让你学到即能用到。每日一书,人生不输。
欢迎朋友们把好书分享给你的朋友,传递书香,共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