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打七折的“放贷新政”


      近日市场频传所谓的“房贷新政”,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明确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有人算了一笔账,目前贷款基准利率为6.55%7折房贷利率即为4.585%,与之形成对比的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年化利率为5%左右。

趋利选择下,人们可能会掀起新的一轮购房潮。而这,恰恰是各地所希望的---继各地为了消化楼市存量,而纷纷松绑限购后,目前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三亚等少数城市仍在执行限购。而且,楼市松绑也从单个城市延伸为省级区域的救市,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地都出台红头文件明确救市。所采取的救市策略无非是在房贷利率上玩打折游戏,在契税优惠上下功夫,在公积金贷款上开口子,加快受理和审批的效率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在减免购房费用和加快公积金提取审批上,或许有一定的主张和执行空间。但是在购房信贷的打折上,各地却无可奈何,即使地方救市的红头文件抄送到地方人行和银监部门,商业银行也不会随地方救市而舞,更不会在商业放贷上打7折。从去年到现在,购房商贷基本都是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以基准利率放贷都很鲜见。

在地方用足用尽楼市松绑举措后,市场反应波澜不惊。在当前的楼市氛围下,所有人都学会了观望。在70城楼价环比下跌的情形下,所有人都等着房价的进一步下跌。故而,一个城市的楼市松绑或一个省的打包性救市,都无法激活人们购房的兴趣,也不能真正“去库存”。“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各地救市热情,几乎都难以让楼市活起来火起来。所谓“金九银十”,愿景可能变成幻景。

这正是各地的迫切焦虑。因为他们虽然打了“房贷”的主意,但房贷利率降下来,他们并无权限,所以才将殷切的目光瞄向顶层。期望中央颁布“楼市新政”,在房贷上给地方开闸放水,以消化让各地不堪重负的楼市库存。

的确,8月份的楼市数据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各地喘不过气来。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0万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若按照今年前8月的销售速度,去化周期为10个月左右。自20124月以来,上述指标已经连续29个月保持上涨。其中,与低点时(20123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30122万平方米)相比,最近两年多来,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幅达到86.4%。与2010年年中相比,最近四年来,全国商品房库存增加了约190%

但是,楼市库存带给宏观经济的压力,中央已有基本的政策性逻辑。即楼市放水相当于回归“强刺激”老路,没有“强刺激”是中央的基本思路。加之今年决策层在楼市宏调上着力不多,因此不可能在第三、四季度之交,出台所谓的“房贷新政”。果如此,决策层一直坚持的调结构岂不是前功尽弃?

在现有的市场结构性矛盾中,产能过剩、楼市泡沫和金融乱象可谓重点改革的对象。中央“微刺激”和“强改革”的货币政策思路和简政放权方略,也大抵都是拿这三大矛盾开刀。基本思路就是换脑子,即不能重蹈以往乱投资搞政绩、卖地建房求发展、无序借贷和泛滥放贷买增长率的覆辙。

至于利率打折,央行和银监会已经在上半年对各大商业银行“喊话”,要求其加快审批放款速度和利率打折,但各大银行的反应是审批速度可以快起来,利率打折要好好斟酌。而且,央行和银监会“喊话”利率打折的优惠对象,也仅仅局限于购买首套房的刚需族。即便如此,央行和银监会都没有发红头文件,只是“喊话”而已。而且,即使有红头文件,各商业银行也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而非“遵命”将放贷最低利率降至所谓七折。

因此,地方不要对所谓“房贷新政”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即使有所谓“房贷新政”,也是权力的归权力市场的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