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里巴巴在美成功上市引发对所有制问题的思索


由阿里巴巴在美成功上市引发对所有制问题的思索

 郭顺红 

2014年9月19日,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国上市,阿里巴巴23:53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截至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93.89美元,涨幅达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此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市值已超过中国石油。

几年前,人们还在议论今后谁能成为中国的商业象征,有资格代表中国企业的话语能力?是有垄断性的国有大企业,还是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而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已经有了答案。
 
阿里巴巴的成功,也将一个特别现象摆到我们面前:在民营企业创业机制不是特别顺畅的中国,阿里巴巴为何能在资本市场上与庞大的中国垄断国有企业一较高下?为何阿里能够在短短15年时间创造如此业绩?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民营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就超过了国有的中国电信,目前中国电信加上中国联通的市值还不如腾讯。为什么这些民营企业发展如此迅速,如此富有活力?
 
由此联想到对国有、民营所有制问题的深度思考。
 
所有制问题是很关键的问题,关系到社会财富分配的平衡、关系到社会制度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发展活力的问题。大家知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是西方近代奉行的主要经济学理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财富过度失衡问题,即贫富差距问题。十九世纪前后资本主义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也在此期间诞生,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本质,写成了著名的《资本论》,认为资本家与工人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马克思的解决办法是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公有制社会,但是此后的社会实践证明,实行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前苏联、东欧,古巴、朝鲜、越南(包括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没有一个成功的,这说明公有制经济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原来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多次工人运动的洗礼以及在经济危机中对自由资本经济进行改良,通过税收、保险体系、慈善事业等措施实现财富的二次、三次分配,来平复过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并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经过这些改良,似乎基本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境,而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则难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为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率先开始改革开放,打破纯公有体制,最先从农村开始,获得巨大成功后向城市延伸,由最先的商品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度,允许个体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经济同时存在,然而国家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公有制经济(即国有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处于垄断低位、效率低下的公有制经济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的重要阻力,这说明所有制问题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在一定规则下的公平竞争,也就是主要由市场来自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僵化的、行政管理式的公有制体制目前还与市场经济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存在一系列的普遍问题,比如,效率低下,创新不足,垄断经营,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还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企业发展没有接受市场的自动检验,各地政府为追求地方利益,盲目发展项目,导致低端产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资源环境也遭到破坏)。由于只注重短期效益,高中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与企业经营责任不挂钩(企业管理不到位),这就为部分官员进行利益输送提供了方便之门(贪污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此等等。我们还注意到民企投资海外,往往通过正当竞争会有较好的发展(象华为等),但国企在海外竞争力明显不足,说明了什么?
 
现在国家下决心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首先就是对所有制问题进行改制,允许民企参股或投资国企,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领导层已经意识到现在国营企业(公有制)遇到的问题严重了,需要动手术了。
 
但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没有问题了?当然不是,近年来美国的经融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说明目前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还没有完全走出经济周期律制约,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民众的不满情绪也有上升的势头。所以,目前不只是中国需要改革,美国、欧洲都在改革,那就看谁改的更成功,更有持久的发展潜力了。所有制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所有制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分配、资本三者的关系根本问题,对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就是由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引起的对所有制问题的一些思考。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象腾讯、阿里巴巴等这样的优质企业居然没有资格在中国A股上市,因为有外资背景(可是,民营小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初创阶段在国内是很难融到国家控制的资本的,侠侣低下的国有企业却很容易得到国有银行的贷款,有远见的民企就只能寻求外资,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悖论),有外资背景的这些优秀中国企业却能在美国上市(说明美国有很大的包容性),美国人享受了中国公司的成长收益,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包容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若想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领跑者,创新力、包容力、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公平的环境是必须具备的。
 
开放市场意味着必须打破国企的垄断,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看来摆在我们前面的路几乎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在未来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将经济比作体育盛会的话,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协调组织者与裁判员,而不是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