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的超主权化和国际化
廖仁平
关键词:人民币 超主权化 国际化 货币本位 平均劳动生产率
提 要:本文简述了平均劳动生产率与GDP间的关系、1PYN=GDP/n的超主权性货币本位意义及其实用性优点、 人民币的超主权化方案及其管理措施等,启示基于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本位基础上的世界金融王道,才是中国金融崛起的强大理论武器。
前言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且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009年G20峰会前夕,周小川行长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引起了对国际货币问题的新一轮讨论…”[1];虽然G20也想讨论超主权货币体系建设的可能,但因其暂未在货币本位上达成共识而难以提出科学实用提案,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2]。为了应对法币体系中各种货币战汇率战,中国学者们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设想,相关探讨十分热烈[3~24],讨论范围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必然性、现实性、实现模式及其利弊得失等方方面面,但迄今仍没有人找出有一定科学理论依据的人民币超主权化具体方案。基于此,本文简介一种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本位锚定人民币的人民币超主权化方案并简要论述“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相对合理性。
1 平均劳动生产率与GDP间的关系
不同国家不同年度平均劳动生产率的通式可以表达为: PYN( Productivity=生产率, Year=年度,Nation =国民),它就是某国某年度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产出产品与服务的标准记账单位。1PYN代表的就是某国在Y年度里平均1小时商品生产劳动利用特定生产力系统产出产品与服务的综合价值(包括了某国在Y年度商品生产中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和相应的生产力系统的转移价值量。不特别声明时,本文中提到的1小时劳动价值量指的就是这种综合价值量。)。如果该国此年中的商品生产劳动总工作小时数为n小时,则用平均劳动生产率PYN记账单位表示的商品生产总价值量可记为nPYN。
在实际应用PYN时,如果这个国家是中国,年度是2009年,则有nP2009China(可简记为nP09Chi)这样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记帐,它表示中国在2009年共创造了nP09Chi这么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的财富,因为这些财富是由中国人民用n小时的商品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按GDP的生产法定义可知: nP09Chi这么多单位量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财富兑换成2009年度中国的当期货币数量恰好等于2009年度中国的名义GDP值(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不包括公益劳动部门的成本份额,它只加总一定时期内国民产出全部商品的市场价格值)。即有:
nPYN=GDP
成立,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n则有
1PYN=GDP/n
它意谓着某国国民们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利用特定生产力系统产出商品抽象价值量的当期市场货币价格是当年名义GDP的1/n。 这就是货币标定意义下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表达。
2 1PYN=GDP/n的货币本位和超主权性意义简述
2.1 1PYN=GDP/n的货币本位意义简述
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期内,任何经济体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进步,可以将其视为不变(Angus Maddisom 教授的研究表明:“1870年~1913年世界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3%,而在1820~1870年间为0.5%,在1700~1820年间为0.07%;经济增长的加速不仅由于迅速的技术进步,也由于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加速了技术的扩散。使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有所增长…1973~1998年间美国及西欧12国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般保持在1~2%左右[25])。在一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基本不变时期内国民们用n小时社会必要劳动进行商品生产,可以产出的商品组合q1,q2…可以是无穷的,但每种组合所形成的各商品集合的抽象价值总量都是nPYN,设此总价值量为 V,则有V =nPYN,或1PYN=V/n。1PYN=V/n就是价值产出意义下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显然,1PYN=V/n作为一种价值产出意义下的平均劳动生产率,GDP/n作为一种货币标量意义下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都是对同一个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内容表达,逻辑上讲,这两种表达就是一个相等的关系即:1PYN=V/n =GDP/n; 简记为1PYN=GDP/n。1PYN=GDP/n意谓着某国国民们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创造的商品综合抽象价值量的当期市场货币价格是当期名义GDP的1/n,这就是货币价值标准与其市场货币价格间的科学表达式。
1PYN=V/n =GDP/n的内涵已经充分表现出了PYN的货币本位意义。在此方程中,无论名义GDP如何变化,其1/n的货币量都只代表着1PYN的稳定价值量V/n。
2.2 1PYN=GDP/n货币本位的超主权性意义简述
任何一国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进行的,而一国在不同时空中的生产力水平是由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人口、地理、科技、资源、资本、管理及国内外贸易等诸多要素系统协同而成的,这种生产能力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客观的稳定性,少数人的主观意志很难改变它固有的发展规律。经济体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其平均劳动生产率PYN的水平,所以PYN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具有相当高程度的超主权性质。
一国的PYN短期内可能有小波动,中长期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正常情况下PYN所代表的财富是永远不会贬值的。Angus Maddisom 教授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25]。所以PYN记账单位的价值基础是最稳定最有保障的,是所有有形物如黄金及所有国家信用都无法相比的。
3 1PYN=GDP/n的实用性简析
因为PYN价值标准的超主权性质及其客观稳定性,决定了以它为基础所建新金融体系的各种特点。此仅简要地列出几条就可以大致地看到PYN价值标准对人类未来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3.1 任何货币的信用不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国家承诺,而是与其综合国力科学结合后的PYN价值单位了。各国货币除了兑换率不同外,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国际贸易中产品与服务的流通与清算,财富的储备等就不需要任何强势货币来充当等价物了,这意谓着PYN价值标准可以在现有各国法币的基础上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3.2 与黄金等商品货币及信用货币不同,PYN记帐单位财富数量的产生、转移与消灭与其所代表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产出、转移与消费是自动同步的。当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产出了,其等值的PYN数量也就自动地产生了。当这些产品与服务发生贸易性易手时,债权债务也就同时产生了,其价值正好与此PYN等同,不多也不少。所以,用PYN记帐单位作为价值尺度标准时,它与它所代表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刚好相等,世界有多大的产出,就有多少PYN与其相对应;PYN永远不会紧缺,也永远不会过剩。
3.3 只要各国政府遵循1PYN=GDP/n所代表的经济学原理,就可以自由地使用本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将消失,汇率之争也将消失。这为政府调节经济结构、或刺激经济发展而大量地定向投放货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政府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会得到大大加强,通货紧缩的现象将不大可能存在,而名义通货膨胀的破坏作用却将得到极大地限制。法币体系中的特里芬难题也将自然终结。
3.4 任何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将变得更容易准确地预期了,传统金融衍生业务的投机空间将大大地缩小,国际金融环境将变得更加理性而温和。
关于PYN价值锚这个新概念的详细信息请参阅《“超主权货币”科学理论已经诞生》(http://lrpxjcdc.blog.sohu.com/147950953.html)及其它超主权货币理论研究文章(http://lrpxjcdc.blog.sohu.com/entry/7481200/)…它是理解PYN货币本位最根本的基础。
4 人民币的超主权化及其管理简析
4.1 人民币的超主权化
本文所指的人民币超主权化,是用平均劳动生产率PYN这个科学客观价值本位标准对人民币进行锚定后的结果,在此过程中,1PYN 的价值可以经过1PYN=GDP/n得到动态化保值。
为了更通俗地说明1PYN=GDP/n可动态化保值货币购买力,此举一模拟例子分析如下:
假定:(1)基年Y(i)年度,中国全民投入的商品生产劳动总小时数也为n小时,1PY(i)Chi=GDP/n=40元人民币(PY(i)Chi表示中国在Y(i)年度平均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此处的GDP为基年Y(i)年度的值);(2)中国Y(j)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对于Y(i)年没有增长(即在价值量产出意义上讲1PY(i)Chi=1PY(j)Chi)且全民投入的商品生产劳动总小时数也为n小时,但因货币流通增加等致使Y(j)年度中国的名义GDP比基年Y(i)年高出20%。
问题:1PY(j)Chi的货币标量值是多少?1PY(i)Chi与1PY(j)Chi的换算关系是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样的超主权货币金融启示?
分析:因Y(j)年度中国的名义GDP比基年Y(i)年高出20%且投入的商品生产劳动时间相等,由1PYN=GDP/n可知:1PY(j)Chi =1.2GDP/n=48元人民币。
显然:1PY(j)Chi /1PY(i)Chi =48/40=1.2
1PY(i)Chi =GDP/n=40元人民币,说明了在Y(i)年度,中国人民在利用其特定生产力系统进行商品生产时,平均每小时产出的商品市场均衡价格为40元;也可以理解为在Y(i)年,40元人民币正好标定(或代表、表达)了1PY(i)Chi的抽象价值量。同理,在Y(j)年度,48元人民币正好标定(或代表、表达)了1PY(j)Chi的抽象价值量。因为1PY(i)Chi =1PY(j)Chi,所以,基年Y(i)年的40元人民币与Y(j)年度48元人民币等值。
此模拟分析中,为了简明假定了1PY(i)Chi =1PY(j)Chi,实际生产中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是逐年缓慢增长的,其增长程度是可以准确测量的,各国不同年度间的PYN间是可以简单换算的,因此,一旦获得了各年度PYN的货币标量值,基年1PYN标准价值量在不同年度应兑换的等价值货币量也可以简单地算出,这就达到了货币保值的目的,这种保值措施因不受国家主权影响,所以具有超主权性,人民币经过这种保值性处理后,就已经超主权化了。
4.2 超主权化人民币的管理简析
经过1PYN=GDP/n得到动态化保值的人民币系统中,市场上流通的现金人民币仍以实时购买力为准,而价值的储存、结算等则可以基年PYN为单位进行。
以上一小节模拟例子分析为例,若Y(i)年中,企业A欠企业B 4000万元人民币,可以记帐为欠100万PY(i)Chi,到了Y(j)年,可以100万PY(j)Chi进行等值性偿还(假定不计利息)。若记帐为4000万元人民币,Y(j)年仍以4000万元人民币偿还(假定不计利息),则企业B明显吃亏。
当发生国际贸易顺逆差时,也可用PYN记帐,这种具有一定超主权性质的记帐单位不受PYN所在国家不同年度货币名义升贬值的影响。
值得再次强调的是,PYN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流通媒介单位,它不能直接流通,但它可以通过1PYN=GDP/n得到流通性法币的动态化兑现。
一国(或机构)经济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其PYN记帐单位的债务也应当是有限的,在具体管理PYN时,可以为不同国家(或机构)设置不同PYN债务限额,以确保这种债务记帐的安全性。
5 超主权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模式选择
“…货币国际化有两种模式组合:“强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和“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强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即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主要有金本位时期的英镑模式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及以后的美元模式、欧元模式和日元模式…“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弱经济并非经济落后,而是还未达到目前国际货币的国家经济水平。强制度是指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去补偿经济上的不足。一方面,经济总量继续提升,保持适度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货币金融制度和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货币国际化发展目标,发挥制度创新在金融开放中的作用,缩短货币国际化的进程。通过“弱经济-强制度”组合,发挥政府在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政府应主动的、积极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其实质是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的相配合。瑞士法郎也可视为国际货币,但就瑞士的经济总量上目前排在我国之后,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更重要的在于瑞士法郎的制度安排,除了其币值的长期稳定,体现了一种“弱经济-强制度”的最优组合…目前,从经济总量比较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条件还不太成熟。但如果等达到美国和日本、德国等国发展的水平以后再去考虑人民币国际化则是不科学的。必须根据本国实际发展需要和国际货币体系新的历史背景,以新的思维角度去探讨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货币金融制度安排去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目标,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走“追赶型”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通过以上的分析,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民币不可能照搬某种货币国际化模式。既不能是全盘效仿日元模式,因为人民币的目标是要成为像美元和欧元一样的关键国际货币;也不能完全效仿效欧元模式,因为德国和法国等都因其经济规模等先天不足,迫不得已的以让渡本国货币主权为代价来创造欧元和接受欧元的…所以,我国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走“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中国经济逐步起飞过程中的过渡模式,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已经强大而还未十分强大的时期较为适应。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挥作用,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3]
中国政府是强力政府,货币政策调控等常常十分有力,如果再加上科学货币本位—PYN货币本位的新金融制度创新,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概率将大大提高,进展也将更为顺利。
6 结束语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数额巨大,在无锚法币金融体系中,“霸道”味与“诡道”味较浓的货币战汇率战等时时威胁着我国各种正当利益,所以央行周小川才在2009年G20峰会前夕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并引起了全世界对国际货币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利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个科学稳定的货币本位锚定法币使之超主权化,可以奠定世界金融“王道”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各国经济合作可以实现更公平的多赢。若中国政府率先以此金融“王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借助于已经成立的“金砖银行”[26]这个世界金融新平台的协同,既可以提高与美元竞争的胜算概率,也可以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彦岭,陈琳,孙晓丹,王菲菲. 超主权货币: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J].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4)
[2] 未有共识 G20九月纽约再讨论超主权货币-和平中国 -forum.china.com.cn/thread-4888...
[3] 李永宁,郑润祥,黄明皓. 超主权货币、多元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核心利益[J]. 国际金融研究. 2010(07)
[4] 李翀,王立荣. 超主权国际货币构建方案的比较与设想[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5] 吴顺达.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23)
[6] 李伏安,林杉.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J]. 金融研究. 2009(05)
[7] 张征. 人民币国际化:历史大势难违 务实措施配套[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9(03)
[8] 陈田田,李好好.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方向[J]. 当代经济. 2010(18)
[9] 马荣华.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4)
[10] 高海红,余永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1)
[11] 贾洪文,胡琴.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与战略构想[J]. 改革与战略. 2011(01)
[12] 张彦.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02)
[13] 赵靖平. 对国际货币锚演进的研究[D].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14] 戴相龙: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倒逼人民币国际化
[15] 中国强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或加剧地缘政治紧张
[16] 孙立坚:如何化解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风险
[17] 向松祚:人民币国际化的五大迷思
[18] 张茉楠: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四大约束
[19] 章玉贵:人民币国际化欲速则不达
[20] 孙兴杰:人民币国际化“与狼共舞”需要大智慧
[21] 孙立坚:“人民币国际化”不能急于求成
[22] 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再思考
[23] 人民币国际化 -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com/wiki/人民币国...
[24] 超主权货币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232...
[25] 安格斯·麦迪森[英](Angus Maddisom)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 P93,P349附表E-8
[26] 金砖银行_360百科360百科 - baike.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