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的十大战略(六)


 

 

  百事可乐的十大战略(

 

   6、开拓国际销售市场

 

 

百事公司在取得国内竞争初胜之后,继续以创新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畅销不衰,它每天平均生产8亿罐(瓶),约占全球饮料销量的47%,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饮料,与这样的对手竞争,谈何容易!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有所作为。

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强烈要求可口可乐公布其“神秘”配方,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在印度经销,结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口可乐只好悻悻地撤出了印度。百事可乐的配方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因此它乘机以增加农产品出口、建立粮食加工厂等作为交换条件,打入了印度这个重要的市场。两大“可乐”公司曾在以色列争夺激烈,结果可口可乐抢占了先机,先行在以色列设立了分厂。阿拉伯各国素与以色列不和,百事可乐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于是立即放弃本来得不到好处的以色列,趁机一举占领了阿拉伯海湾周围的每一个角落,取得中东其他市场,百事可乐也随之成了阿拉伯语中的日常词汇。

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中,百事可乐很善于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机会,利用独特的手段从可口可乐手中抢夺市场。百事公司董事长唐纳德·肯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是至交,唐纳德·肯特充分利用这层关系,让尼克松为百事可乐帮了大忙,成为百事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秘密武器”。20世纪60年代尼克松竞选惨败后,百事公司仍然积极对其给予支持,唐纳德·肯特以年薪10万美元的报酬,聘请尼克松作为百事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则利用自己的关系在周游列国时兜售百事可乐,并且在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后,任命唐纳德·肯特为总统经济政策顾问,使其有机会影响经济政策,借以创造百事可乐在世界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有利地位。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美国展览会。当时尼克松任美国副总统,率团赴前苏联出席这次美国展览会。唐纳德·肯特利用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显然尼克松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正因为有这一特殊的广告,对百事可乐打入前苏联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1972年百事可乐成为第一个在前苏联销售的外国产品,百事可乐在前苏联就站稳了脚跟。经过不懈的努力,百事公司于1975年以帮助前苏联销售伏特加酒为条件,取得了在前苏联建立生产工厂并垄断其销售的权力,成为美国闯进前苏联市场的第一家民间企业,以致在前苏联掀起了品尝百事可乐的热潮。

在百事可乐诞生92周年时,百事可乐终于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大“可乐”平分秋色,各占一半市场。该年度A·C·尼尔森公司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大名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均获此殊荣,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乐终于实现了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的梦想1997年,百事公司全球销售额为292.92亿美元,在《财富》1998年度世界500强排序第92位,荣登饮料企业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