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人生老更忙


 

 

有些老人谈养生,有句话我多次读到,那就是“难得人生老更忙”。开国上将吕正操,活到106岁,晚年仍很忙碌,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94岁去世的医学大家吴阶平退出领导岗位后,仍然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整日奔忙,他经常说:“人生难得老更忙”。前不久逝世的图书馆学专家来新夏生前一直不停地忙,年逾90的书法大家启功为他写了一首祝寿诗,首句也是“难得人生老更忙”。

有些人进入老年后,失去了以往的生活热情,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来,整天无聊地打发时光。其实,这种消极态度是对老年人生的误读。实际上,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精彩,老年人退休后,更可以洒脱不拘,自由自在地生活,干自己乐干之事,干自己未竟之事,在老当益壮中实现人生之梦。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刊登加拿大一项新研究发现,生活有目标有助于延年益寿。新研究中,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帕特里克·希尔博士及其同事调查了6000名成年参加者,内容包括听取参试者对生活目标的描述,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积极和消极情绪等。在为期14年的跟踪调查中,有569名参试者(约占9%)死亡,他们中大多数是那些生活没目标和情绪消极的老人。相反,那些生活目标明确和生活态度积极的参试者寿命更长。新研究发现,是否有生活目标可以视为死亡率高低的一大指标。

希尔博士表示,“生活有目标”对老年人群的保护作用比年轻人更大。这是因为,老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打乱了,感觉迷茫,更需要方向感。因此,专家建议,退休老人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生活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目标和努力会让老年人找到生活方向,更多地感觉到自身价值,进而提高生活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无论是经常和朋友小聚、与家人共享天伦还是努力工作,都会让老人感觉生活极其充实。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苦辣酸甜都有营养。有苦味的生活要比无味的生活好一百倍,生活最可怕的是没有味道。老人要给自己定位,知道自己担任什么角色,要定位不要越位;要自信,不要自负;要有梦想,不要有妄想。实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不在于追求高消费,而在于文化养老,充实个人的文化生活,追求知识,讲究文化休闲,生活要有文化品位。现代画家郑午昌有一幅自题对联,上联是“煎茶煮饭扫地洗衣自己有力自己做”,下联为“学佛读书养花绘画终日如痴终日醉”。此联反映了老画家内心的淡泊宁静,同时也表现了他如痴如醉地在忙自己喜欢做的事。能给我们老年人以有益的启迪。

人到老年,离岗卸任一身轻,不用再为别人而活,也不再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自己活着,更简单、更轻松、更真实地体现自己,展现个性的精彩。据此,给自己设定一个生活目标,“没事找事”、“闲里找忙”,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要身体无大病,都可以像郑午昌那样,“煎茶煮饭扫地洗衣自己有力自己做”。因为家务劳动既会带来生活乐趣,也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同时依据自身爱好,任意“学佛读书养花绘画”,去忙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不一定要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但这种“自由忙”,却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精神寄托,会使老年人在忙中取乐,让老年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