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多年没兑现谁之过?


    A股市场向来都不缺少“奇闻”。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造假上市,上市公司没有被退市不说,相关责任人员反而还能因为造假从资本市场中窃取巨额的利益。像何学葵作为绿大地案的主要责任人员,东窗事发后其转让股份获得2.7亿元,持股市值超过2亿元。也就是说,因为造假,何学葵从市场中获益近5亿元。中体产业八年不履行承诺即属于“奇闻”之一。

    日前中体产业发布一份公告显示,因为八年前的股改承诺至今没有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收到监管部门《关于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采取责令公开说明措施的决定》。2006年股改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国家体育总局承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体产业的发展。而大股东国体基金则承诺在未来适当的时机,将可提供的优质资产尽可能优先注入中体产业。然而,时至今日,所谓的承诺仍然只是一个“承诺”而已,这也遭到广大投资者诟病。为此,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应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公开说明未能按相关规定的时限要求解决或规范承诺的原因、目前的进展、下一步解决方案并提示相关风险,说明应清晰、合理,不得用词模糊、有歧义。

    资料显示,中体产业一直以未明确提出兑现承诺时间为由拖延,并多次称大股东仍在寻求可提供的优质资产。针对投资者的质疑,中体产业以“适当的时机”、“尽可能”等模糊性词语,以及没有明确的履约期限等进行辩解。显然,无论上市公司方面如何狡辩,都不能成为其不履行承诺的理由。

    自2008年开始,A股即步入大熊市,中体产业同样没能幸免。在资产重组或资产注入能让上市公司股价“乌鸡变凤凰”的情形下,中体产业的投资者对优质资产的注入可谓望穿秋水。然而,投资者八年的等待之后,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到其大股东有注入优质资产的意向。退一步讲,如果当初大股东没有所谓的优质资产注入的承诺,中体产业当年的股改或许不会过关。在承诺助推上市公司股改成功的同时,中体产业大股东也有履行承诺的义务与责任。如果其连一个承诺都无法兑现,又如何保护其投资者的利益?

    事实上,当年股改有诸多上市公司上演了对价不够承诺凑的故事,而且,总体而言能够履行承诺或承诺已履行完毕的占绝大多数,像中体产业这样一拖就是八年的,则只是极少数的“奇葩”了。

    承诺八时时间没兑现,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说明这是一家不讲诚信的上市公司。问题是,中体产业承诺能够八年时间不兑现,到底是谁之过呢?笔者以为,首先罪在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承诺由大股东作出的,那么就应该履行,其不履行承诺的行为,亦是其藐视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谴责。其次,监管部门显然亦难辞其咎。表面上,上市公司承诺与监管部门无关,但当年股改由监管部门启动,对于那些没有履行承诺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有责任督促,必要时甚至应该运用监管手段。然而,直到八年之后,我们才看到监管部门出具的一纸“决定书”。

    其实,中体产业八年不履行承诺,再次折射出A股市场的诚信问题。一个不讲诚信的市场,一家不讲诚信的上市公司,最终受害者无疑是其投资者,这已为市场多次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