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辉:全球主要央行已结束明确承诺时代,恢复“灵活”做法


   “追涨杀跌是最低级的错误,但这样的错误还是不断的有人再犯。基金定投本来就是用于长期投资,其好处就是可以摊薄成本,但是投资者一见市场好就肆无忌惮地投入,一见市场下跌就害怕起来,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这是投资大忌。

 
  目前,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全球主要央行在政策制订方面正在恢复模糊和弹性灵活的做法,结束危机时代对明确承诺的尝试。央行发现,明确承诺是在拿自己的信誉冒险,而且不能代替行动。从华盛顿和伦敦到东京,全球央行都在从透明转向灵活,凸显央行在测试货币政策的极限效果方面遇到挑战。
 
  回归比较传统的决策方式和措辞微妙的政策声明,将对央行的沟通能力带来挑战。央行最近几年发表的信息过于明确具体,令人困惑并引发金融市场混乱,央行为此受到了惩罚。
 
  从世界范围来看,令情况更加复杂化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美联储)和英国央行正在考虑传达升息的计划与条件,而欧洲央行(ECB)与日本央行则沿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七国集团(G7)一家成员国央行的资深官员表示,“央行决策以前是一项艺术,它的艺术性一度减弱,全球来看是如此。但从如今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经历的情况来看,可能恢复其艺术性特点。”
 
  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都曾承诺维持近零利率直到失业率下降到某一水平。但是,美国和英国失业率下降速度都快于分析师的预期,这两家央行随后都放弃了突然间变得过时的“前瞻指引“。
 
  利率前瞻指引刚开始显得很新颖。为抗击2007-2009年金融危机和深度衰退,西方国家央行在将短期借款成本推低至历史低位后,接着开始对未来利率路径做出承诺,试图拉低购车、购房和企业扩张的长期借款成本。
 
  美联储主席耶伦和许多其他决策官员不断声称,前瞻指引在这方面很成功,不过其它因素也有帮助。但现在耶伦却带头不再做出具体的政策预测。
 
  2008年以来,美联储在何时收紧政策的问题上曾释放过八次信息——有时以日期作为目标,有时则以具体的就业率和通胀率作为目标。而美联储的这一阶段眼下已宣告结束。
 
  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普森表示,美联储现在正进行从“轻易许诺”到“有效指引”的转变。普森现在就职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他说,“美联储并没有做出承诺或是勉强市场做出什么回应。”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近期的发言中,也同样拒绝透露明确的升息时间。相反,卡尼试图让市场把关注重心放在经济的力度和不确定性上。不过,卡尼也很难把握适当言论的尺度:上周卡尼表示低估了提早加息的机率后,投资者争相调整仓位。随后,他寻求软化之前的立场,招致一位议员质疑卡尼的不靠谱行为。
 
  那么,以上这些央行沟通策略的改变,对于交易而言有什么启示呢?这也许正告诉投资者,别太指望从央行言论中找出清晰的未来政策变化时间点。
 
  不过同样应运而生的是,这对于央行的沟通能力也将是一大挑战。也许,过于模糊的政策信号反而会令投资者产生误读,当央行言论变为了“天书”,那么,1000个人眼中可能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令人意想不到的行情,也将随之而生。
 
  王艾辉: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金融专业。现任国内顶级贵金属交易中心首席分析师。【鼎世鑫诚】团队创史人,24小时在线为您进行最专业的分析。详情可咨询王艾辉本人。“#715-596-746#”或加群“#181-129-084”,群验证“王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