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汇率计算的GDP是汇率GDP,按照商品购买力计算的GDP是购买力GDP。人均汇率GDP意味着生产效率,人均购买力GDP意味着人均商品购买力,意味着生活质量水平。人均汇率GDP的提高可以导致人均购买力GDP提高,人均购买力GDP的提高可以导致人均汇率GDP提高。汇率GDP与购买力GDP基本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汇率GDP与购买力GDP都会随着汇率的波动而波动,此时汇率GDP波动幅度相对要大一些。某个时刻如果存在恰当的汇率,某个时刻也就存在恰当的汇率GDP。我们把实际汇率高于恰当汇率称为汇率偏高,低于恰当汇率称为汇率偏低。类似道理,我们把汇率GDP高于恰当的汇率GDP称为汇率GDP偏高,反之称为偏低。市场高估本国货币,就是汇率偏高,会导致汇率GDP偏高。市场低估本国货币,就是汇率偏低,会导致汇率GDP偏低。市场汇率很难处于恰当状态,总是在恰当汇率周围波动,不是偏低,就是偏高。我们可以把市场汇率略微偏低或偏高都可以称为恰当状态,这样的市场汇率就可以长期处于恰当状态了。
我们如果能长期高估汇率,实现汇率GDP的高估,会有什么影响呢?高估汇率也就是本国货币价值被高估,外国商品变得便宜,本国商品变得昂贵。这会导致进口增多,出口减少,导致贸易逆差。汇率高估还可以导致本国落后产业萎缩,高效率产业幸存或发展,迫使本国产业更新换代,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如果能实现长期的货币高估,就可以迫使产业不断的更新,企业效率不断的提高,就可以导致产业不断的更新换代,可以促使本国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导致本国经济或社会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促使本国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促使国民购买力大幅度提高。汇率高估,不但可以直接导致国民购买力提高(购买本国商品的能力不变,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提高,总购买力提高),而且还可以促使国内生产效率被迫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需要一段时间,不能立即完成),国内生产能力提高,进而提高国民购买力(购买外国的商品能力已经提高过了,此时不变,购买本国商品的能力提高,总购买力提高)。这是外来压力促使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广泛存在于石油出口国家(包括挪威),存在于美国、卢森堡、瑞士、冰岛等国。
长期高估货币与短期高估货币的影响不同。短期高估货币会导致进口增多,出口减少,导致失业增多,失业率提高。长期稳定的高估货币就没有这个缺点了,失业率会逐渐恢复正常,不存在提高失业率的问题。
我们如果能长期低估汇率,实现汇率GDP的低估,会有什么影响呢?低估汇率也就是本国货币价值被低估,外国商品变得昂贵,本国商品变得便宜。这会导致进口减少,出口增多,导致贸易顺差。汇率低估还可以导致本国落后产业幸存,导致低效率产业发展,总体遏制了产业效率提高,遏制了产业的更新换代,遏制了本国经济发展。汇率低估,不但可以直接导致国民购买力降低(购买本国商品的能力不变,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降低,总购买力降低),而且还可以遏制国内生产效率的提高,遏制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进而遏制国民购买力的提高(购买外国的商品能力已经降低过了,此时不变,购买本国商品的能力被遏制,总购买力被遏制)。这是长期稳定低估本国货币带来的外部广阔市场环境,遏制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存在于外贸长期顺差地区或国家,主要在东亚地区,也包括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属于其中的典范。
长期低估货币与短期低估货币的影响不同。短期低估货币会导致进口减少,出口增多,导致失业减少,失业率降低。长期稳定的低估货币就没有这个优点了,失业率会逐渐恢复正常,不存在降低失业率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