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明看襄阳推出的“千古帝乡”这“一瓶水”


刘先明看襄阳推出的“千古帝乡”这“一瓶水”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7月4日
对于襄阳最近高调喊出的“千古帝乡”这一文化理念,本人于2014年6月21日、6月23日接连撰写、发布了《“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不适宜作襄阳的旅游口号》,《建议襄阳尽快叫停“千古帝乡”文化理念的传播》,对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这一文化理念,公开提出了异议。
2014年6月24日,我又给国家某部门发去了《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叫停襄阳宣传“千古帝乡”文化理念》一文,文中提出了“襄阳不宜宣传和传播‘千古帝乡’文化理念的四大理由”:
1、襄阳高调宣传“千古帝乡”,与□□□□□的反帝制,有严重冲突。(略)
2、襄阳高调宣传“千古帝乡”,与□□□2014年5月15日的一个讲法,不太和谐。(略)
3、襄阳承载不起“千古帝乡”的说法。
假设“帝乡”这一概念成立的话,一个地方如果要冠以“帝乡”,这个地方应该产生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或者最有影响力的皇帝、或者最多的皇帝,显然,襄阳不具备这“三最”中任何“一最”,襄阳承载不起“千古帝乡”的说法。
4、襄阳现在高调宣传“千古帝乡”文化理念,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联想。(略)
 
7月3日、4日,本人接连撰写、发布了《襄阳的“千古帝乡”能喊多久?》、《宣传襄阳“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的两小缺憾》、《襄阳竟把“阴阳图中的鱼眼”当成喊“帝乡”的理由》,这些文章的撰写与发布,充分显示出了本人对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持强烈的异议。
 
7月4日晚,本人看了襄阳政府网发布的《襄阳城市品牌口号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其中的问题二及答案如下:
问题二:
以帝王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洛阳、西安等等,襄阳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非常厚重的帝王文化和历史渊源,为什么还以“千古帝乡”作为品牌核心概念进行传播?
答案:
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稀缺创造价值。一瓶水和一颗钻石哪个贵?大家认为当然是钻石。但如果放到沙漠中呢?水就贵了。这就是稀缺创造的价值。
旅游是一种猎奇行为,因此,越稀缺越受市场追捧。而帝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稀缺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在南方,帝王更是稀缺。中国共出过400多位皇帝,由于当时政治中心地处北部等原因,皇帝多出于北方,湖北省只出过三个,而襄阳本土就占两个(汉更始帝刘玄和汉光武帝刘秀)。资源稀缺,十分难得。为此,襄阳打出“千古帝乡”的口号,通过稀缺性的帝王资源来吸引市场。
“千古帝乡”是指襄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而刘秀在帝王资源中又是一个“稀缺性帝王”。刘秀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历史十大名君之一,品牌效应十分明显。毛泽东一生最看不起帝王将相,但他却对刘秀推崇备至。诸葛亮也对刘秀大加褒扬,称赞刘秀识人,用人,知人善任。襄阳通过“千古帝乡”这个稀缺资源的挖掘和占领,为襄阳旅游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新奇感、文化感,也让襄阳旅游从激烈的竞争红海中脱颖而出。
 
不难看出,襄阳官员提出了一个问题,沙漠中的一瓶水和一颗钻石哪个贵?并想用这“一瓶水”来比喻襄阳喊出、推出的以刘秀为代表的“千古帝乡”,具有较大的旅游市场价值。
对于沙漠中的一瓶水和一颗钻石哪个贵的问题,我认为,这要看相对于什么样的人来说。
假设行走在沙漠中的一个人,水都喝完了,没有水的补充,就走不出沙漠了,那么,身边的一瓶水比一颗钻石贵。
假设行走在沙漠中的一个人,携带的水,足够这人走出沙漠,那么,身边的一颗钻石就比一瓶水贵。
 
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价值,也是如此,要看相对于什么样的人来说。
襄阳以刘秀这一个所谓的“稀缺性帝王”来推出所谓的“千古帝乡”,对于从没去过也不知道北京、西安、洛阳等帝王文化资源之地的、又想去帝王文化资源之地旅游的游客来说,襄阳喊出“千古帝乡”,会有一定的吸引游客来旅游的市场价值。
但是,对于曾去过或知道北京、洛阳、西安等具有丰富帝王文化资源之地的,而不再想来襄阳这样一个帝王文化资源并不丰富的地方来旅游的游客来说,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就缺乏吸引游客来旅游的市场价值。
 
对于襄阳官员想用“一瓶水”来比喻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具有较大的旅游市场价值,我的看法是:
客观的历史摆在那里,襄阳喊出的以刘秀为代表的“千古帝乡”的帝王文化资源,绝不可能比北京、洛阳、西安等地的帝王文化资源丰富。如果说,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是沙漠中的“一瓶水”,那么,在沙漠中,就同时还有好“几桶水”。
如果行走在沙漠的一群人都着急找水喝,如果好“几桶水”和“一瓶水”离这一群人的距离,是一样的远,那么,这一群人会先都奔向襄阳“千古帝乡”这“一瓶水”吗?不可能,除非这一群人是傻子、瞎子!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襄阳喊出和推出的“千古帝乡”这“一瓶水”,“蒸”缺乏旅游的市场价值。
 
襄阳竟把“阴阳图中的鱼眼”当成喊“帝乡”的理由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7月4日
 
对于襄阳最近高调喊出的“千古帝乡”这一文化理念,本人于2014年6月21日、6月23日接连撰写、发布了《“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不适宜作襄阳的旅游口号》,《建议襄阳尽快叫停“千古帝乡”文化理念的传播》,对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这一文化理念,公开提出了异议。
2014年6月24日,我又给国家某部门发去了《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叫停襄阳宣传“千古帝乡”文化理念》一文,文中提出了“襄阳不宜宣传和传播‘千古帝乡’文化理念的四大理由”:
1、襄阳高调宣传“千古帝乡”,与□□□□□的反帝制,有严重冲突。(略)
2、襄阳高调宣传“千古帝乡”,与□□□2014年5月15日的一个讲法,不太和谐。(略)
3、襄阳承载不起“千古帝乡”的说法。
假设“帝乡”这一概念成立的话,一个地方如果要冠以“帝乡”,这个地方应该产生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或者最有影响力的皇帝、或者最多的皇帝,显然,襄阳不具备这“三最”中任何“一最”,襄阳承载不起“千古帝乡”的说法。
4、襄阳现在高调宣传“千古帝乡”文化理念,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联想。(略)
 
2014年7月2日,湖北襄阳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德慧在襄阳城市品牌口号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过多次研究、论证,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襄阳城市品牌口号已经确定,未来,“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作为襄阳新的旅游品牌口号并加以推广应用。
陶德慧还说:
我们选择“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作为襄阳新的旅游品牌口号,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从历史上看,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邓国文化,为襄阳的历史文化源头。春秋时,楚国十王十四主均出自襄阳,而数以百计出自楚王室与王室封君的中华姓氏同襄阳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汉末年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两位皇帝都生于襄阳。此外,经过襄阳滋养而龙兴于襄阳的外地皇帝还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孝武帝刘骏、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宣帝萧詧等五位。
从地理位置上看,襄阳城南群山绵延,远接昆仑,城北汉水萦绕,生生不息。城南城北山环水绕出一幅绝美阴阳图,襄阳城便是这图中的鱼眼,自古乃龙蟠虎踞之地,帝王迭兴之都。
无论是襄阳本地的皇帝还是龙兴于襄阳的外地皇帝,都离不开襄阳这片土地的滋养。从一定意义上说,襄阳是名符其实的“千古帝乡”。从帝乡文化看,长江以南,能够与襄阳比肩的同类城市十分罕见。将“千古帝乡”元素纳入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十分有利于提升襄阳文化坐标。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在《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叫停襄阳宣传“千古帝乡”文化理念》一文里,已有阐述,就不再赘述了。
从地理的角度看,我认为,一个帝王的诞生或迭兴,与其诞生或迭兴的地方,是不是处于所谓的阴阳图中,是不是处于阴阳图中的鱼眼,是没有直接关联的。按照襄阳官员的说法,因为襄阳处于阴阳图中的鱼眼,所以,襄阳诞生、滋养了刘玄、刘秀等帝王,所以,襄阳有理由喊“帝乡”。那么,我要请问襄阳官员:
“帝国”比“帝乡”大,是客观的事实吧,日本、美利坚曾是“帝国”,这是公认的事实吧;按照襄阳官员的逻辑,“阴阳图中的鱼眼”造就了襄阳的“帝乡”,那么,是什么样的地理因素、什么样的东西比阴阳图的能量还大,造就了昔日的日本、美利坚等“帝国”呢?
7月3日晚,本人接连撰写、发布了《襄阳的“千古帝乡”能喊多久?》、《宣传襄阳“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的两小缺憾》,足见本人对襄阳喊出“千古帝乡“这一文化理念,持有强烈的异议。
襄阳喊出“智慧襄阳”,这没有问题;但是,襄阳喊出的“千古帝乡”,与“智慧襄阳”是不是相匹配?真是值得襄阳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的专家们好好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