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主攻高效课堂改革 鼓励特色办学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


 延安:主攻高效课堂改革 鼓励特色办学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

陕西新闻联播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近年来,延安市各级教育部门重点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引进先进教学经验、鼓励各学校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办学模式等办法,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逐步从全省教育质量考核排名垫底上浮到中游水平,教育改革初见成效。

    这是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关于延安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报道的解说语。连日来,省、市媒体连续跟踪报道了延安市近年来开展的高效课堂改革和特色办学模式。7月13日至7月19日,由延安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系列报道——《状元背后的思考》在延安电视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该系列报道共分三集,第一集,宽度决定高度;第二集,深化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第三集,延安教育光明在前。陕西卫视也派出报道组深入延安市志丹、安塞等县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并在7月20日晚陕西新闻联播中播出了“主攻高效课堂改革 鼓励特色办学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的专题报道。此外,《新浪网》、《延安日报》、《华商报》等媒体也都作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延安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鼓励特色办学,打造高效课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安塞县是陕西省首批7个课改试验县区之一,该县推行的“121”高效教学模式,把学生座位从成排型变为圆桌型;授课时间从教师“40分钟满堂灌”变为学生自学10分钟、师生互动探究20分钟、学生小结反馈10分钟的授课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宜川县的“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三环节导学式”、洛川中学的“2123生动课堂” 、黄陵县的“210”课堂教学模式等,随着这些新模式的日趋完善,当地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各县区、各学校为改善优质生源外流情况,都结合当地实际,逐步索特色办学模式。志丹县高级中学从2008年就开始对一些体音美等方面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今年参加高考的323名特长考生中就有132名被各高校提前录取。特别是该县很早就推行、并一直坚持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得到了全国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及大力支持,该县赴德国训练的小球员今年初还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据了解,下一步,延安市教育局将围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心城市的目标,以解决“上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突出问题为突破,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抓手,综合应用资源整合、校际联盟、教学视导等措施,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广大老百姓认可的、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