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指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规模房地产市场量价双双回落。价格方面,一线城市上半年累计上涨2 .6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47%;二、三线城市价格由涨转跌,上半年累计跌幅分别为1.10%、0.88%。成交量方面,上半年,一线城市月均成交量为5 1万 平 方 米 ,同 比 大 幅 下 降31.4%;二线代表城市月均成交量为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三线代表城市上半年月均成交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9%。
当前我国楼市已经进入调整期,购房者和开发商的预期发生变化,不少城市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出现政策松动迹象,频频通过放松限购等手段刺激楼市。就在呼和浩特市成为首个直接给楼市松绑的城市之后,济南市也放松了对楼市的限购令。但是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剌激只能延后这些城市房价调整的时间,但解决不了任何根本问题。
笔者认为,各地方政府之所以要救市,原因有三:一是因为高房价能带动高地价,只要房地产业兴旺,当地的GDP也会无比靓丽。二是按照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08万亿元,而同期地方财政收入(本级)为1.95亿元,“卖地”收入已占地方本级收入的55%。正是由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地方政府更倾向于运用“有形之手”干预市场运行。三是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集中到期,如果土地出让收入骤降,可能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偿还债务的能力。
但是在当前部分城市库存量高企、消化周期较长的背景之下,如果再度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运行,却仍然无法解决困扰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房地产业的运行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对于地方政府应该通过楼市调整的大好时机,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首先,面对一些城市的商品房库存积压严重、市场实际需求不足、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的城市,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化解供给过剩的问题。现在首要任务是放缓甚至暂停土地出让,及时消化库存,而不是增加土地的推出进度。
而对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城市,应该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合理购房需求,加快完善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对于需求量较大的一二线城市,则需要加快保障房的供应规模,合理引导房价涨跌预期,避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再者,通过进一步的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在税制上的分配上存在较大弊端,中央拿大头,地方政府拿小头,这就造成了职权和事权的失衡,地方政府分到的税收比例过小,却要负责地方众多的事务开支,实在入不敷出时,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收入来解决。所以中央和地方在分税制方面分成比例应该作出适当调整。
此外,中央政府应该取消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唯一指标,将更多民生保障、环保治理等领域的参数加入其中,这样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就不用争着比赛谁的GDP增速更高,从而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民生保障等领域。另一方面在摆脱对房地产依赖之后,地方政府会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地方GDP的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除了进一步分税制改革,适当调整地方政府与中央分成比例之外,房产税的推出也必不可少。目前40个城市的信息征询系统已经建立,房产税扩围已经定局。房产税不仅是对调整房价泡沫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更关键的是房产税的推出,为地方政府开僻新的税源,这样可以让其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没有大幅放宽之际,各城市即使通过取消限购令来救市的作用也不会太大,但是看到各地急吼吼的救市举措,我们可以发现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如何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我觉得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立刻斩断对土地财政的“念想”,暂停或合理供地,以便消化库存。并且改革对官员考核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进行进一步进行分税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比例,以及开征房产税,以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避免发生债务危机。所以松绑限购令倒不如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既要追求高收益,但又害怕资金有风险,如何才能使“鱼和熊掌”兼得呢?每日经济智库专家推荐以下P2P、P2B产品安全可靠。对投资者有丰厚的回报。
【合盘贷】P2P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