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思维,
为什么雷军不准确,周鸿祎说错了,市面上大多数是没用的
看了那么多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观点,有没有一个困惑,那就是看起来很有道理,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却无从下手。
这不是您的错,这是提出那些互联网思维的人的错,因为他们的观点,很多并不是互联网思维,或者是为了简洁,真正有用的没告诉你。
我们来看看这些互联网思维的问题都在哪里。
1.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算是关于互联网思维最简洁得到认可的看法。因为小米的成功,这个看法又被很多人当成了唯一,甚至有人还根据它繁衍成一本书。
它的问题在于,没有告诉你专注于什么。雷军的观点,肯定是专注于产品。那就再问一句,专注于什么产品,这个产品因何而确定?如果是一家希望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的传统企业,产品已经存在,又根据什么标准选择哪个产品进行专注?如果说行动要快,那如何解释雕爷操作的雕爷牛腩和薛蟠烤串又为什么都花长时间进行封测?
2.周鸿祎的免费
免费是周鸿祎一直倡导的概念,认为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关键词。而周鸿祎通过免费杀毒获得的成功,也为这个概念进行了成功背书。
但是,免费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我们不妨假定免费是成立的,那么,言下之意所有产品都必须走免费的路径,问题就来了,最终付款人消失了。从逻辑上看,各种产品都免费,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现在是不是呢?
3.大数据
大数据因为看起来有技术含量,很唬人。
但是,它不是互联网思维。乔布斯从来不做市场调查,这是人所共知的。而市场调查,会因为问题的选择等等,自我证实你内心的想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你选择的大数据,你看到的大数据,很多时候已经是被你的看法所污染了,这又如何是关于市场的真正看法。况且,如果你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你的产品都没出来,其他的大数据不是关于你产品的,又如何会对你做产品有本质帮助?
4.痛点
痛点,似乎很多人听了觉得很激动,提出者自己也觉得发现了真理。
悲催的是,你不是用户,你怎么知道用户的痛点。你说我做市场调查,可惜的是调查本身的逻辑就否定了大数据的有效性。你吭哧吭哧总结了些自以为是用户的痛点,还根据不同的“痛”的程度排了序,然后一个一个摁过去,可是用户不但不尖叫,还觉得你很无聊。还没等你把用户的痛点都摁一遍,你的资源已经耗光了,还互联网思维个屁?!
5.粉丝经济
这个是从明星现象借过来的概念,看起来很美妙,但其实很错误。
买了某个产品就是某个产品的粉丝?关注了你就会成为你的粉丝?成了粉丝就会任由你摆布。
拜托,你个猪头都不会脑残到这种程度,别人怎么可能比你还脑残?
行行好不啦,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独立思考自我选择的能力。
6.微创新
这是一种典型的投机取巧的思路,希望通过微小改进,就获得大的价值。
这不符合天道嘛,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怎么可能微小创新,能带来巨大价值呢?
用金山傅盛的话说,微创新是大企业给小企业的陷阱。小企业所发现的微创新,大企业分分钟就可以做出来,小企业将毫无还手之力。
以上几种曾经热门的观点,都各有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而没有深入思考互联网的本质。
如果说有那么不错误的观点,罗振宇的社群,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观念之一,理解了这个概念,对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操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际操作上,其实多看看雕爷的操盘,就能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