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琼 赣南客家文化中的风水村三僚解密


蔡思琼 赣南客家文化中的风水村三僚解密
     江西赣州 蔡思琼
文化是时代的缩影。建筑是人类社会安身立命,居家必备的场所。从古到今,建筑文化发展变化经历了风风雨雨,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文化中的建筑学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有机结合,建筑风格也融入了每个时代的元素,因此也浓缩了时代的影子。
 
赣南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中,中原地区的人们南迁,由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已经由当地居民居有,因此南迁的人们只有选择在山区丘陵地区安家立业。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并立为客籍,因此称为客家人。为了抵御外敌干扰和野兽入侵,客家人利用聪明才智,建成围屋,聚族而居。独立围居,四通八达,符合阴阳法则,深得堪舆文化精髓。或者依山傍水,负阴抱阳,即使没有自然状态下的理想风水,也会通过人工加于改变,调整,使之趋于完整。
 
赣州是杨公风水的发源地,兴国的三僚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皆因杨筠松(杨公)之故。罗经不到三僚不灵,体现了人们对于杨公的敬重之情。现在赣州风水被称为正宗,三僚村从事风水堪舆行业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誉满全球。三僚村的布局设计也体现了中国堪舆风水的精髓。世界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想了解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村庄,想了解三僚风水文化的独特之处。需要你亲自到三僚去旅游考察。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风水文化之旅,相信你的三僚之行定是丰富多彩。
 
三僚村只有曾、廖二个姓氏,人口4600多。竟拥有400多名风水先生,奔走在祖国大地和国际地域。看风水的收入几乎占这个村总收入的一半,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风水先生这个特殊职业,能在中国内陆地区的一个闭塞村庄集中批量地出现,被官方默许甚至支持,这实在令人惊奇。。
地处僻壤的三僚是因为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出名的,曾、廖二姓的宗祠都叫杨公祠,杨筠松因济贫救世还被世人称之为救贫仙人。对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三僚人说:杨筠松是在战乱中偷携着宫廷风水秘籍从京城长安出逃南迁辗转至三僚定居的。经历了千山万水的杨筠松发现人迹罕至的三僚村的地形构造竟浑然天成得像一个堪舆用的罗盘,盆地中一座石头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罗盘中的指针,后人称之为罗经吸石。
 

 

 

于是乎漂泊中的杨筠松带着他的两个弟子就在此地搭建茅下。《兴国县志》因了这三座茅棚才在记载中有了三僚这个地名;三僚则因了杨筠松而成之为中国客家风水文化的发祥地。杨筠松就是在在这块荒僻之地创立和传播了他的堪舆理论,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绝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外。

    
三僚的地形是浑然天成的一个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盆地的四周,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院遗址均隐约可见,九尾杉、和合石、七星池、御屏帐等八个景点依稀点缀。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堪舆人用自己的理论点化了三僚天成的环境。在这个古老的山村里,还有大大小小四十二座祠堂,狗形祠、无蚊祠、挂壁天井、龟蛇会、月洲祠,每一座祠堂都有一个故事。三僚古老而又悠久的风水故事保证让你耳目一新,让你对三僚风水定刮目相看。
 
如你用心去观察三僚的地形还酷似一幅阴阳太极图形,原来是因为村里有两条弯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阴阳两极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则二溪合而为一地形成了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头的水温左右两岸竟相差五六度。为什么合二为一的那两条溪流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那条水温更冷的叫阴溪,右边那条水温更热的叫阳溪。
鸟瞰眼前这块大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处在指针的两边,就象太极图形中的两仪。盆地的四边各有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还有活龙脑、九尾杉、七星池、甘泉井、多士石、章光土、南箕庵、西竹寺等八景。传说,这其中就蕴藏着《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三僚的奥妙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探索清楚,神秘的“罗经石”上有一个地下溶洞,就从来没有人走到过尽头。
 
     
三僚村最富传奇的还是山腰上一棵十几里外就能看的见的形似伞盖的大杉树和树底下的形似包裹的两块巨石。传说杨筠松的弟子曾文辿当年也发现了三僚这块山环水绕的宝地,在曾文辿眼中这杉树如伞盖巨石如印章,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华盖遮荫,代代能文武,世世好为官。”师傅杨筠松却当即断言为:“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三僚人说,是杨公忍不住泄露了天机,所以他才没有后代,但他的两个徒弟却从此在这大山深处繁衍不息。替人看风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谋生的祖传技艺,三僚人和许许多多的人都把杨公视为祖先供奉着
 
将风水文化发扬光大的口号声中,三僚村成为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三僚堪舆文化则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
三僚村的堪舆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缩影,各地因为地形地势的差异,气候的差异,因此存在不同。在实际的建筑布局和堪舆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于发扬,与时俱进。
作者:蔡思琼,江西赣州人。国家高级建筑人文环境规划师,中国风水家协会专家成员,江西风水家协会副主席。赣州益福源名家风水规划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