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但是大多数人感动完了就完了,很少能静下心思考:我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
让我们给自己的人生算一笔时间账:我们的一生只有两万多天,其中至少有10年以上的时间在睡觉,有5年的时间在吃饭,有4年的时间在等待,有3年的时间在无聊或发呆,有2年时间在厕所,有1年时间在吵架。我们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可是自己的时间不过十来年而已?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多,觉得未来还有大把时间,因此总是把一些现在可以做的事情不断向后推,以至于老了,才发现自己想做的都没做,时间被大把大把地占用掉,充满遗憾。
北京人大多没有去过长城,杭州人大多没有去过西湖,因为他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去。外地人去北京旅游两天,把长城、故宫、颐和园全跑一遍,去杭州旅游两天,会把西湖、灵隐寺、六和塔全跑一遍,因为他们只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去。
再如,台湾一位名人说过类似的话,我面临的一个假设是:我明天会死掉。然后我给老婆买菜,我就想我是最后一天给老婆买菜;我去见朋友,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见他。然后我就会有很多爱的力量,尽量买好菜,尽量陪好朋友,尽量多孝顺父母,照顾好家庭……
这两个例子背后的思维逻辑就是:长周期,短管理。要想发现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就要先发现自己的“短管理”在哪。而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就是找到了无数个“短管理”,才在1984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夺得世界冠军。
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后来这样回答:“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当我们把长周期事项,变成近期的目标,这就是长周期,短管理。
当我们把以后好好孝顺父母变成下个月回家看望父母,时间就在我们手中;当我们把下次陪孩子去游乐园变成这周就去,时间就在我们手中;当我们把为理想辛苦奋斗变成每天把工作干好,时间就在我们手中。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其实就在我们手中。
【评论】互联网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重要的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总不能有人卖毒品,我们就归隐山林吧。我们想清楚要什么,为了什么,网络完全可以成为知识和机遇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