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爆米花与读书(5月29日)
关键词:《大闹天宫》 爆米花 口红指数 贾春宝
闲来无事的时候,贾春宝喜欢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看电影。虽然已经很多年没进电影院,但每年看的电影应该也不少于20部。很多时候的休闲生活都是一台电脑一杯清茶,看到好的会赞许会喝彩会感动会分享,看到不好的就什么都不说了。
看电影《大闹天宫》却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失落感觉,原本是奔着甄子丹才看的,结果独独没看到甄子丹,那孙悟空的形象显然把孙悟空整体罩住了,只有从眼神中还能看到甄子丹的神韵。
我们尊重主创团队的努力,但依然要说,感觉确实如网友评论一样,《大闹天宫》的编剧很是胡编乱造,女娲娘娘居然是天庭的维修工,孙猴子居然是女娲在补天之后留下来,只为再次毁坏天庭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原来是被牛魔王利用了,而且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电影《大闹天宫》不仅平添了驴唇不对马嘴的逻辑关系,而且里边的剧情很多都让人惊愕:人猿泰山大战老牛,铁扇公主携儿认夫、玉皇大帝的宽厚仁慈,菩提老祖的顽劣与主动寻徒,悟空的名字竟然是菩提老祖给取的,250岁的猴子与120岁的小狐狸之间的一见钟情与生死相依,如此这般,举不胜举。
《大闹天宫》标志着影视娱乐行业的穷途末路,以前的《关云长》《赤壁》等等都曾经有这种失落的感觉。想来还是怪自己,过于追求理性、灵感与启发、教育意义之类的正能量,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电影、网络、电视、游戏等等,都仅仅是娱乐消遣而已,是打发空余时间、在消遣之中追逐时尚,在呼朋引伴之中强化感情罢了。
据电影局提供的数据,截止到5月21日,2014年内地电影票房收入已达100.24亿。比2013年提前1个月迈过百亿元门槛,照此增速,全年内地票房有望突破260亿。
百亿票房中,国产片收入56.14亿,进口片收入44.1亿,国产片票房占到了56%。2015年观影人次有望达到11.12亿,接近全国人口总数。在170天之内电影票房收入突破100亿,这是什么节奏?
有人说中国电影产业面临井喷行情,中国对来自国外的电影还是持有很宽容的态度的。但在贾春宝看来却没有那么欣慰。
中国电影票房的成就也让人对中国经济前景感觉到忧虑。电影产业越是红火,整体经济就越是堪忧。因为电影的过剩会拉动房价直到顶峰之后的回落。
投资于电影方面的人的硬性指标就是“票房”。对电影所取得的利益需求越来越大,从单一影片票房过亿到过十亿,买票看电影的人未必是真正支撑主创人员艺术品味的人。
从投资人到终端市场之间的所有人都更注重电影的娱乐性,而不是艺术性与启发性,很多人在看过电影之后就大呼上当,没有丝毫值得记忆的经典,这开启的更多是电影产业的恶性循环。
电影院本来就是商业地产中难以被忽视的业态,影视基地也游走于旅游地产与工业地产之间,电影所带动的主题公园也是主题地产的重要支撑。此外电影工业也支撑相应的服装时尚与广告礼品,推动数字科技水准的更新换代。
在经济学界,有一种“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s)”,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这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自我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美国电影一直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而2008年的经济衰退也都伴随着电影票房的攀升。
当初,在2008年中国主流院线票房超过40亿的时候,比上一年增长30%。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数量也历史性地超过了好莱坞大片,达到9部之多。2008年12月公映的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首周票房就超过了8000万元。
观众审美需要不断增加,电影创作也应以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产品结构来支撑市场。也许这正是“口红效应”在中国的一种反映。但票房表现强劲的,未必有很高的水准,被人关注的通常都充其量是屈指可数的。
电影院所产生的收益不单纯是票房,也包括在电影院里的休闲食品与饮料。国内影院的衍生品品类比较单一,一般影院只有爆米花加饮料。2013年度万达院线爆米花品项相关收入就高达3.9亿元,占卖品总收入72%。这背后存在的经济原因是:爆米花成本低廉而售价高,本应是电影院的主要利润来源。
北京UME影院相关负责人说,爆米花相关收入占到影院营收的七八成,属于正常情况。在北美电影院中的特许经营店商品价格高昂。电影院能够获得特许经营店85%的利润,到了年终,这项营收可以贡献电影院总利润的46%。
爆米花似乎和电影院从诞生起就密不可分。其实,在爆米花诞生之初,电影院老板们认为这种吃起来噪音不小还满地掉渣的零食不符合影院的高端定位。只有很小一部分影院给爆米花开了“绿灯”。
如今,在发达的北美地区,影院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所占比重大于票房收入。随着电影院文化逐渐传入其他国家,“看电影吃爆米花”的习惯也一起打包出口。现在人们想到电影院已经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于是,在几乎任何一个影院,你都能在购票窗口听到一句:“需要爆米花吗?”
文化似乎只是用来标榜,而并非深入作为素质的支撑。相比之下,纸质图书的销售却是每况愈下,几乎所有从事出版行业的朋友都在抱怨市场竞争惨烈,线上图书增长迅猛,但线下出版社与实体书店却一直在贫困与破产的边缘挣扎。这不单纯是中国的特色,更是全球性的现实状况。
Xerfi的一份研究表明,2013年是实体书店遭遇打击的一年:Virgin书店破产,法国最大连锁书店Chapitre也被摧毁,数家个人书店也遭遇末日。2013至2017年间”,纸质书籍将继续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销量。专家预计这个市场的份额将从2013年的40亿欧元下降至2017年的38亿欧元。
2013年法国实体书销售继续遇到困境,销量下降2%,与此同时,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的战争愈发激烈,实体书店企图抗衡壮大中的亚马逊网上书店的霸主地位。
为什么人们宁愿去电影院吃爆米花,也不愿意捧着一本书,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为什么人们宁愿沉溺在游戏之中,也不愿意用读书去填补原本就已经很空虚的心灵?为什么人们宁愿挥霍宝贵的时光,也不愿意用思想去充实头脑。
我们不能责怪网络、游戏、电影与电视让人抛弃了阅读习惯。即使阅读,又能读到一些什么呢?网络文学与各方面的文字垃圾?这是一个不求甚解的时代,时代的不求甚解必将带来更多的灾难。
书难写、书难出、书难卖,想通过出版图书的方式成名并养家糊口,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作者让想把自己的作品变成大家的精神食粮,更多的在忖度出版社、书商以及书评人与读者的口味,除非你愿意写文字垃圾,讨好市场与读者,否则便会处处碰壁。
搜索取代思考,成为人们探索出路的首要方式;网络炮制出的“XX体”盛行,传播力远远超过充满睿智的箴言;微博微信充斥着美食与风景的炫耀与伪装在各种面具下的商业广告;游戏与视频更多的不是为了益智与启迪心灵;影视产品与户外广告更多的是将正统的知识扭曲传播。这确实是一种悲哀!
不管是影视产业还是出版产业或者是娱乐产业,当艺术家与思想者低下高贵的头颅,跟着评论者、渠道、传媒与终端消费者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的时候,那才是整个时代与历史的悲哀!
贾春宝
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