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年轻朋友进行职业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无奈表达:“我的性格内向,因此与人沟通交流受限,自然无法从事那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肯定无缘那些销售、客服一类的职位了。”据我观察,有这样性格意识障碍的人群不在少数,因此对此问题的分析很有必要。
坦白地说,这种以性格局限为借口,拒绝接受一些市场类职位挑战的年轻朋友,实际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作祟的结果。职场上许多年轻人在市场实践中的成长经历证明,这种逃避现实、畏惧挑战的理由,完全不能成立。因为,即便是内向的性格,也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况且内向与外向性格的重要区别,更多是反映在娱乐中的主动精神的区别上。在履行职业责任方面,因为这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其中又是有着基本的规律可遵循,以性格的局限为由去逃避挑战,只能是其职业价值观过于消极所致,并最终丧失宝贵的职业成长机会。
以销售工作为例,有人误以为,销售人员就是要靠巧舌如簧、左右逢源、喝酒送礼甚至行贿,来搞定客户,拿到订单的。这无疑是对销售职业的无耻亵渎,至少是在以偏概全,用少数的阴暗卑劣的个案,极大地歪曲和误读了销售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我们目前生活在完全的市场环境之中,销售是完成企业产品到客户需求之间价值实现的临门一脚。品质再优良的产品,如果没有销售人员有效地市场推广和销售努力,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为这是一个要体现刺刀见红的挑战性职业,容不得任何的懦弱和懒惰,要有极好的耐心、娴熟的沟通能力,在切实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将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实现有效的对接,最后在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上,完成一次成功的销售,同时更要为下一次留足空间、做好铺垫。在这样一个销售过程中,沟通能力的确很重要,一些社交技巧的选用也有相应的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对客户真诚的服务态度,以及为客户和企业持续奉献价值的敬业精神。
显然,具备这些绝非单纯有了外向的性格就能做到的。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并非绝对,都具有外向和内向两个不同的侧面。比如,很多人在熟人面前可以做到侃侃而谈、甚至口若悬河,但在陌生人面前就似乎有些语言障碍,拘谨木呐,不大善于表达。此类问题主要是个心态问题,并非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如果能在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从业心态上进行积极的调整,性格的局限肯定是能够克服或回避的。
先说价值取向,每个人都会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有所期待,希望获得好的发展,进而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有这样想法的人肯定应该是大多数。而寻求有更大职业发展空间、通过高强度的职业历练,为自己积聚足够的能量和职场经验,正是市场类职位的真正价值所在,即便将其说成是职业成长的捷径也并不过分。销售工作是市场类工作的最前沿,也是企业价值实现的突击队,这种职位的确挑战性很强,但其对从业人素养最本质的要求,并非是如何的伶牙利齿,而是真心为客户着想、为企业负责的真情实意。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当你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性价比的深刻认知切实做到融会贯通时,此刻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一定是和谐融洽、细致入微的,彼此间的认同和默契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再说从业心态,当你在面对客户之前,各项准备做的不到位,对客户需求了解不足,对自身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缺乏自信,接下来的情况自然是可想而知的。要做个称职的职业人,关键是要具备强烈的职业精神,没有经验可以日后积累,不会的技能可以逐项学习,只要有积极的进取心态,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和改变的。那些以性格局限为借口的年轻人,其实是不情愿面对心态消极的现实。在现实的职场上,那些跻身销售精英行列的人,其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朋友交往中,通常习惯选择倾听和服务大家的角色,了解他的朋友当然清楚他的性格特点,但却没有人怀疑他面对客户时的热情和取得矫人市场业绩的能力和深厚功力。但愿我们那些尚未充分认识自身职业潜质的年轻朋友,能及早走出所谓性格局限的误区,以一个崭新的积极心态去迎接自己生命中更有光彩的职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