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哈药股份和三精制药同时发布公告称,“5月18日公司接获黑河市人民检察院通报,刘占滨于5月16日被立案侦查。5月18日早饭过后,刘占滨称感觉不适。同日上午,在逊克县医院检查身体过程中,于三楼卫生间摆脱监护法警,从窗户跃出,坠地身亡”。然而,哈药股份和三精制药均未透露刘占滨被调查的原因。
早在2009年7月,哈药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刘占滨履新哈药旗下上市公司三精制董事长。刘占滨接手三精制药,可谓是临危受命。当时的三精制药发展已近停滞,靠广告推动销量的方式遭到挑战:巨额的广告投入,很难取得良好回报。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三精制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2.1亿元、2.68亿元和2.69亿元。
而到了2009年三精制药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指标中,除净利润外,都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公司存货价值为3.70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0.62%,这一指标在2008年底仅占比17.52%。当时,三精制药存在着业绩指标连年负增长、存货价值和广告费用居高不下等三大问题。
但三精制药在2009年刘占滨上任之后,业绩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3年,三精制药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78亿元、3.3亿元、3.9亿元、3.6亿元,646万元。其中,三精制药2013年业绩大幅下滑以及刘占滨被调查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三精制药为何会陷入业绩长年下滑,而其董事长却要跳楼自尽的泥潭呢?
首先,业绩出现大跌,广告营销费用大涨,引发外界纷纷猜测。4月2日,三精制药公布了2013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三精制药业绩出现剧跌。2013年,三精制药实现营业收入31.77亿元,同比降低21.91%;净利润646万元,同比降低98.23%。同期上市公司广告费支出了4.31亿元,约为净利的66倍。年报披露后,“4亿广告费换来利润600万”曾遭业界质疑。
三精制药过往的年报数据显示其广告费长期居高。2012年,三精制药支出广告费为5.06亿元,同期实现利润为3.63亿;2011年,广告费支出5.10亿元,同期利润3.98亿;2010年,广告费4.61亿元,实现利润3.33亿;2009年,广告费用4亿,利润2.78亿。
再者,除广告营销之外,三精制药的会议开支也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有业内人士称,会议营销历来是三精制药的一大“特色”。
2013年年报出炉之后,三精制药与复星药业、华润双鹤、东北医药等其他七家公司一道,以“会议费用过亿”,成为国内医药上市公司中会议费支出前八名的公司。2010年至2013年,公司的会务费从6849万元上升至1.01亿元,高达2013年净利润的15倍。如今这类会议在医药行业非常普遍,之前外资药企葛兰素史克也是通过招会议来进行腐败活动。
最后,与高额的广告和会议费用支出相比,三精制药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明显“吝啬”。据Wind数据显示,三精制药2010年至2012年的研发投入为1850万元、2927万元、2856万元,而2013年该值为2716万元,比上一年有所下滑。
据此前媒体报道称,三精制药的研发投入水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统计,2013年,上市药企的平均研发费用约为6836万元。难怪医药界人士称,三精近年来的颓势,正是由于过度依赖广告和会议营销,而忽视产品的研发所造成的。
笔者认为,三精制药之所以会走入颓势,以及其董事长被调查甚至自杀,皆与其企业出现问题有关:其一、忽视产品研发的投入,会造成产销不对路,库存严重积压,三精药业的产品销售滞后;其二,三精药业的销量又是依靠经销商,自己又缺少终端渠道,这是三精制药的弊端,于是就造成三精制药不得不推高营销费用、招开会议来打开市场,这样的产品营销模式,难免不滋生腐败现象。
本来作为医药界科班出生的刘占滨临危受命三精制药,被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他依然是走的是其前任旧有的营销模式,而且把产品研发放在次要位置。三精制药还是想以广告宣传模式实现业绩增长,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依靠广告+会议的发展模式很难维系其发展。
所以三精制药要想摆脱业绩不佳的困境,一方面要直接打通终端渠道,通过开设自己的医药专卖门店或者医药销售网站来减轻自己的营销费用方面的巨大支出,降低营销费用乃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三精制药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之上,生产旧款药品,只能增加库存。而唯有如此,三精制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走了刘占滨,后面再来一个人,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企业的改革变的是思维方式,将原来的旧思维方式扭转过来,企业才有摆脱困境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