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管道变现”第三变:东部管道公司的100%产权


在推演中石油东部管道公司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回看了中石油在2012年和2013年“管道变现”的详细情况。这好像一部有趣的连续剧,不断滴有新的角色加进来,从材料供应商,到养老基金,再到财阀,角色间的关系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涉及的资产价值上来讲,与过往的两次合作中,此次并不算规模最大。

 

2012年12月社保基金、国联基金、宝钢与中石油合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高达625亿元,合作项目投资额高达1160亿元的西气东输三线项目。

 

泰康资产和国联基金与中石油合资成立的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亿元,投资中石油的西部管道资产。

 

而此次中石油给出的东部管道公司净资产约390亿元。

 

从形式上来讲,中石油可谓是再度创新。从之前的引资进入增量资产投资,到以相对控股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存量资产,直至现在的完全出让存量产权。

 

让我们来看看中石油连环行动背后的设计。从其近今年的财务数据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明显的主线——回归上游,而中石油在资本极度密集事业中的负重前行,和其Portfolio上一目了然的毛利状况,给中石油的一系列行为充足合理的注脚。

 

2013年中石油年报显示,尽管当年中石油的归属股东净利润高达1296亿元,被媒体誉为“日赚3亿”,但其资本性支出(CAPEX)则高达3187亿元。这已经比2012年同比削减了9.6%,并计划在2014年继续削减7%。

 

很明显,中石油在主动提高上游的投入权重。勘探生产的资本性支出由2012年的占比64.5%上升至2013年的71%,并预计在2014年进一步上升至76%。而资本支出的第二大板块——天然气与管道的占比有2012年的20.7%下降到2013年的18%,并计划在2014年削减至12.6%。

 

这与分板块的毛利状况紧密相连。2013年勘探与生产板块毛利率有所回落,但仍然高达30.1%,天然气与管道毛利率则刚刚扭亏达到1.7%,当然这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石油进口天然气“倒挂”亏损因素。

 

也许对于未来10-20年的战略投资者而言,随着中国的天然气价格逐渐市场化,天然气和天然气管道业务的未来投资收益最终会满足预期。而对中石油来讲,则是不得不卸下一些短期内沉重的包袱,而争取更远的征程。

 

比如,中石油在2014年勘探与生产板块还有高达2257亿元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用于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多个重点油气区域的工作,以及新疆、塔里木、西南等油气田的上产和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还有海外推进的中东、中亚、美洲、亚太等合作区的勘探开发。

 

大家看明白了没,中石油一只手在用可变现的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和财团,另一只手在召唤大家一起合资合作挺进新的不确定性较大的增量业务。虽然这次忍痛挥别一只现金奶牛,面子上不大好看,但日子总还得过下去。

 

另外可能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多年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未来一个时期可能都是城投债和实业债的偿还高峰。想起20年前,陕京一线建设的时候,北京政府还曾入股40%。而现在,以西气东输三线为例,5倍于陕京一线的管道里程,23倍于陕京一线的投资规模(征地成本高涨),中石油无论从理智上还是情感上都感觉到难以承受之重了。

 

总体来看,中石油资本结构得到改善,今天的港股就比较给了中石油一个小小的“赞”。截至今天收盘,中石油报收9.24港元,上涨2.78%。

 

至于谁会来接这个盘,产权出让是否顺利,能不能hold得住,以及产权出让后,中石油和接盘者怎样继续合作在这个供应链上共存……希望大家也发给我你们的猜想和大家分享,改天再唠。
 

如果喜欢我们原创的事件和政策解读文章,欢迎在微信平台查找并添加“中国能源观察”或“ICIS_China_L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