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央行官员说,搞办金融热、担保热或者广义金融,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想办金融的时候,可能就是高烧已经影响到大脑思考能力的一种状态(5月10日 中国网)。
必须从更深层次追问,为何大家都想办金融呢?说明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和畸形,导致金融服务结构性短缺,逼迫市场化程度高的经济主体不得不纷纷办金融自救。说明过去金融垄断严重,体制机制严重落伍。说明现在的金融监管官员素质已经落后于新经济新金融发展,落后于本届政府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说明过去被垄断的金融行业垄断利润高,投资机会大。也说明监管上存在一些不到位甚至是失职之处。
都想办金融折射出长期垄断管制对资本的压抑,这种压抑一旦稍有喘息机会就会迸发出来,出现都想办金融的现象。都想办金融说明金融行业利润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才吸引民资蜂蛹而至。都想办金融是市场的决定,是资本的选择。监管部门只要监管其合规合法开展业务即可,何必咸吃萝卜淡操心呢
大家都想办金融是个好现象,并不是坏事。打破的是长期金融垄断,倒逼的是对陈旧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受益受惠得利的是中小微企业和普通百姓投资者。都想办金融最终将出现难得的金融充分竞争局面,拉低全社会金融资源成本,对实体经济大有裨益。
充分竞争后,金融行业利润率就会下降,甚至低于全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本进入就会慎重甚至退出金融行业。都想办金融的现象自然而然就会消失。市场机制只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何惧大家都想办金融现象呢?
目前在中国大家都想办金融,那么都是谁在想?又办的是什么样的金融呢?都是饱受垄断金融体制之苦之害的民间资本被逼迫的苦苦挣扎着想办金融。目的是掌握金融的主动权,彻底摆脱衙门式的垄断金融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束缚,当然,获得高额回报也是其理所当然追求的目标。
大家都想办金融,办的是草根金融,服务于最底层经济体和百姓民众的金融,是给最底层经济体量身定做的金融。这些最底层经济体和百姓民众长期以来根本获取不到金融资源,患有严重的金融资源饥渴症。比如:中小微企业以及自主创业又手无分文的青年人,在五家大型银行贷款想都不要想、根本就没门。而政府多年来下了很大决心,每年都出台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文件,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发布的报表上这类贷款都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实际情况是中小微企业仍旧没有感到贷款融资难有任何缓解。在这种情况下,马云说,年年说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却年年解决不了,他发出了“银行不改变,我们来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最后,完全产生于市场、发展于市场,完全由民间资本发起,借助互联网新经济基础的网络小贷等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了。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办金融热,办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正像电子商务发展一样,这种创新太前沿,使得政府有形之手根本摸不着东西,才在夹缝中迅速发展起来了。互联网金融同样如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以及网络小贷公司等都是在金融监管部门根本不知道是何物的情况下,趁机发展萌芽了。如果是传统金融的话,早就被监管部门扼杀在萌芽中,或者至今还没有走完审批程序,早就错失发展良机了。
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竟然成为了围剿、绞杀互联网新金融的表演。担忧“都想办金融”,为何不自问为何都想办金融呢?说余额宝不是金融创新,请问你使用体验过余额宝吗?说什么“现在的金融创新,有些方面实际上是逃避监管”,请你弄明白,逃避、绕过现有金融监管政策在美国就是金融创新之一。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表演者都是掌握着金融监管大权的官员。这充分说明在急需创新的中国,容忍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和环境还没有形成,真正懂新经济新金融的监管官员太少太少。充分说明在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面前,长期习惯于玩弄权术、卡压打、高高在上听汇报、习惯于让人求自己审批的一些监管部门官员的思想已经远远落伍了。这种落伍思想正在阻碍中国市场化改革,成为放权让利于市场的羁绊和阻力。这令最高决策层深思的是,不从思想领域和采取组织措施“正本清源”,将长期僵化、官僚式监管机构中官员换换脑筋或者不换思想就换人,必将耽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