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1日,全国已有京津沪和重庆、陕西、山东等7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调整到1820元,为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地区。专家指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民生政策。对没有竞争和谈判能力的劳动者而言,这是收入制度的政策性托底,应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但是,这次7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遭到部分网民的拍砖。有的人称这是“纸上标准”,是画饼充饥,有名无实;有人担心此举推高劳动力市场价格,进而加大企业的负担;有人担心企业趁机提价,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平心而论,各地方政府年年抬高最底工资标准,是对社会贫苦群体的关爱和呵护。试想物价年年涨,工资再不上调,恐怕会影响社会和谐。但是如此好的民生政策却为何遭到网民们的拍砖呢?
首先,很多民众担心,政府年年抬高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就是有部分企业不尊照执行,届时政府监管又不给力,最终造成低收入群体年年盼着涨薪,但是薪酬涨幅仍然非常有限。
更有甚者害怕,这边地方政府抬高最低工资,那边企业就会为降低成本的原因,开始大幅载员。对低收入者而言,或许工资低一点并不可怕,最可怕就是失业在家赚不到钱。
再者,很多人觉得,政府要求抬高最低工资标准,而中小企业每年利润的一大块都缴给了银行,否则民生银行的董事长咋会说“赚钱都赚到不好意思了?”事实上,从2012年年报上看,几百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赚的利润加在一起,都不如16家上市银行赚得多。大量的利息支出,以及各种收费,鲸吞了企业有限的利润,你再让企业年年给员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恐怕力不从心。
此外,与不赚钱或者赚钱少的企业形成巨大反差,像石油、烟草、电信等垄断企业,靠的是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垄断,成为了最赚钱的企业,而且一些关乎民生的水电煤气等企业年年在提价。这就造成社会生产总的财富就这么些,大部分都给垄断国企、央企拿去了,真正留给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就不会太多了,所以让制造企业给职工上调最低工资,政府部门就应该打破垄断行业的蕃篱,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利润巨差。
再次,政府部门应该减税,真正让利于民间。这些年来,政府财政收入每年都是“多收三五斗”,与企业税负重,企业不景气,民众口袋鼓不起来形成鲜明对比。有企业家曾半开玩笑的说,“这么高的税赋偷税是找死,不偷税是等死。”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曾痛批高增值税,他说“我们的联想电脑在国内没有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大型企业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逃税自然成了生存压力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在高税赋下,地方政府还要抬高最低工资标准,很容易造成众多企业关门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最后,我们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多地政府年年大幅抬高最低工资标准?这说明了中国真实的物价水平年年都在高速上涨,只是有些商品因产能过剩,价格涨幅有限,而有些因为金融杠杆的作用,大幅飙升。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降低印钞票的速度,控制货币的流量。其实政府部门只要将物价涨幅牢牢控制在低位,让人民币购买力真正的“坚挺”起来,百姓的生活成本压力减轻后,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届时人们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全国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代表了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善意和呵护,但在目前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未必尊从。所以广大民众觉得,政府更应该给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放水养鱼,这其中包括打破垄断、降低中小企业利息支出和税赋负担,让广大民营企业真正富裕了,池里的水满了,政府再谈提高最低标准才更有意义。当然政府部门也应该控制印钞的频率,因为只有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