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文
李华平先生在现今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政论家。他在香港出版了两本书:《改造中国》《中国之路》;在内地出版了两本书:《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论天下》。其中《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曾经位列首都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论天下》于2013年2月27日被中共中央外宣办指定为其公务员考试三本必考书之一,而另外两本分别是史学大家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现在的这本《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李华平先生准备出版的第五本书。这本书以独特的形式,即以跨越时空的对话形式与古今中外多位人物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读了这本书后,首先想到的是作者题记中康德的一段名言:“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我也想到马克思曾经和他女儿对答时,回答他女儿提出的问题“你最喜爱的格言是什么?”时,回答了“怀疑一切”。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也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李华平先生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后来出版社建议改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倒觉得“批判一切”更贴切书的原意。“批判一切”也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进行了凝重的道德探索和价值追求。要想和这些已故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的时代的背景、著作的精华和社会的评价等等,可以想见李华平先生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以这种超时空“对话”的形式出版著作也是我很欣赏的,眼前为之一亮!
最后,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为作者顽强执著的精神感到钦佩不已!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27位已故名人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深遂思考。在他出版的五本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和世界向何处去有着高度的关心,他的头脑始终离不开“政治”和“思想”。他在《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一书“作者题记”中有一段话:“我是一个极端平凡,一个对物质没有太多想法而一刻也不习惯于没有思想的人。我一直认为,人因思想而有价值,人因思想而有尊严,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永恒。在浩瀚无际思想的海洋中,我总是踩着兴趣和意志的节拍,从一个港湾驶向另一个港湾。不经意的后退、须臾的停顿,对我而言,都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我很欣赏他的这段话,这段话表明“思想”在李华平先生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李华平先生1991年在我校研究生院毕业,先后就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新华通讯社等单位,后来弃政从商,按他自己的说法:“所学非所长,所长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或许正是这样,他最终能在政论领域充分发挥他的“思想”所长。他嘱我为他的新作写序,我欣然应允。是为序。
(注:江平:著名法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曾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至今任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至今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