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中国经济的篱笆就能防贼吗?


拆了中国经济的篱笆就能防贼吗?

在中国,迷信无处不在,无论是在上下五千年里,还是在当今左右为难的经济困境之中;中国的事情永远没有简单的解,如果你一定要用简单的猪脑,去思考这一乱得如同一锅粥的糊涂账,那么,我们就只会一再的重复以往那些经济周期之中的愚蠢悲剧。

有学者坚称并获得了政府的初步首肯,调结构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当然还要拆除一切现存的条条框框,比如说金融机构数量严重跟不上美国的标准,于是,打破金融垄断现状就成了当务之急。再如说服务业的现状规模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同业水平,这当然又是必须得赶紧补上的急务。当然,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居民储蓄找不到投资渠道并存,医疗、养老、金融等业的覆盖面狭小与行业服务水平低下并存,显然提供了在这些领域开闸放水的,所谓励志图新的改革机会。

其实说穿了,这些看似尖锐的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似乎被集中在了金融业与服务业领域之中,好似只要一旦把这两大领域中的条条框框现状一举打破,就能从中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经济活力,从而一扫中国经济现状之阴霾,还原中国经济重新步入健康增长的安全运行轨道。历史的经验表明,问题在被提出来之前,咱们一定要先行混淆,在使问题的实质被充分混淆之后,再来提出一系列伪造的问题。这种做法历来就是自古以来的中国特色,今天的我们仍然没能摆脱中国社会人文的这一宿命主题。

看看我们所一直猛烈抨击的中国金融业现状,除了效率低下之外,其中的条条框框还是主要针对谁的呢?中国金融业不动脑子的表现一方面是由于体制使然,另一方面却是由于限制使然,体制抑制了创造力但却防范了贼偷与贼惦记。纵观全世界,有比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防范措施更有力的吗?当然有,但不多,毕竟中国银行业还是在长时间的防范实践中形成一些有用的防范体系与心得,不然,我们这个并非全然处在投机世道中的中国社会,不知道还会出现多少意料之外的悲剧?我们毕竟不能为了满足这个社会中始终处于少数的躁动分子的发财欲念,而草率的拆除掉所有的防范篱笆,不然,沉默的大多数就会因为我们抛弃了他们所需的必要安全而发出地动天摇的怒吼。看来,一味抹杀掉过去几十年所形成的现状,总是显得过于草率,而看上去更像是在自掘坟墓。

这种状况提醒我们,我们所一直死盯着的改革对象,可能正是保障我们社会基本安全的最起码的篱笆,平时看着它们并不起眼,但一旦我们胆敢盲目的动了它们的奶酪,则防火墙被拆除之殇就会来到人们的眼前。人们最起码的理智应当是,在动手拆除这些长久未动之物时,最起码的谨慎还是应该有的。

动了平民百姓的钱包当然是一件应当慎重的事,可动掉社会基本服务层面上的医疗、养老等领域现状的条条框框,难道就没有隐忧吗?本来在这些领域中,现状是服务水平本就跟不上需求,医患矛盾,医疗价格冲突、养老服务欠账太多,老龄化趋势加速,加上社会普遍的搞钱意识浓厚,必将促使本来就呈矛盾冲突之现状进一步呈现出愈益加剧之势。由此,一边倒的开闸而疏于防范,更显得如同火上浇油。失控的场面除了投机暴徒可以窃喜之外,没有人可以从中感到温暖。只知一味拆除限制性篱笆,而对一旦放开所必然冲击的秩序混乱视而不见,则必将导致问题集中决堤与社会底层平民百姓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贫迫生涯的灭顶之灾。

不要简单的以为现状总是不合理的,这是一种幼稚的,无依据的,书生气十足的愚蠢猜测。其实,存在就是合理的,正如黑格尔所述,存在总有存在之中的道理。

世界当然是可以改变的,但这种改变的主意不应是不假思索的;中国当然是应当改革的,但主导这种改革的知觉,不应建立在只管打破现状,而不管客观上必然会到来的连锁反应,所可能带来的惨烈冲击。

不能称了那些主张一味大拆大建的所谓改革声音之心。因为,在我们这一个地地道道的市井社会里,每一次引起围观的集体喝倒彩之娱乐活动,都是为了更剧烈的下一次哄抢!因此,改革必须是谨慎低调的,专业风格的,而不是一窝蜂式的一阵阵骚动,就如同前一段乌克兰基辅大街上的不堪景象。

不但要保持在必然会动了平民百姓奶酪的金融业及服务业领域中的改革是科学的,而且,在那些容易引起人心激动的领域,比如互联网金融领域或者国企混业经营领域,都应该注重这种谨慎态度的专业精神。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混乱景象必然会发生在人们的眼前,无论你的初衷是如何的美好?

如果本性还是乱来,放宽了也没用,全拆了就更没用。市场不是雷锋同志,它的本性本来就是抢到的白抢,没抢到的活该,所以我们就该更加谨慎,更加科学。谁能保证国企加私企再加上外企就一定能使中华民族踱进天堂?这些一厢情愿的愿望往往跟民生没什么关系。还是主抓民生,吹糠见米,不管是政府还是任何企业,只要能抓好民生就ok!其它的吹得再响也全是瞎掰!

 

老夏

201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