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林业主体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潘军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为我市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技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园林城市特色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四区建设”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旋律
建设生态文明,内涵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二、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临安,因林而美,因林而名,因林而兴,因林而富,因林而安。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2009年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市的考核验收,还被列为浙江省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市上下通过林业的保护、挖掘和经营,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安生态特色的生态化林业之路,深刻演绎了生态临安的内涵与底蕴。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林业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林业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完全可以为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发挥主体作用。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目前,我市森林面积39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55 %,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我市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林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木材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原材料中惟一的绿色原材料,森林是第四大能源,完全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发挥重要作用。木材和钢材、水泥并称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原材料之一,并且是其中惟一的绿色、可再生的原材料,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需求目益增长。我国是世界上木材消耗大国,而且木材及林产品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缺口越来越大。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问题,是根本出路。从临安实际来看,我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3.28%,开发潜力巨大。如果把林业的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可改善生态,还可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林业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悠久、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近年来,我市着力发挥古树文化、竹文化、山核桃文化等森林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森博会”、“竹笋节”、“山核桃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搭建生态文化交流平台,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文化和创意产业,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文化村为重点,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建设,普及生态科普知识,提高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消费观。此外,还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和提倡绿地树木认种认养,广泛开展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形成植树护绿、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林业大发展
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林业发展全过程,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森林扩面提质行动,进一步发挥森林资源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园林城市特色区” 和“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助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构筑林业生态体系,打造“绿色走廊”。围绕市委提出的“碳汇林业、优质水源、都市氧吧、生态产品”四大生态品牌的建设要求,切实加强竹林、山核桃产区以及公路河流沿线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实施生态公益林示范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重点公益林的管护网络、效益监测、信息管理和投入保障等体系。加快启动实施碳汇造林项目,积极研究探讨碳汇交易的形式,力争推动我市在碳汇交易方面先行一步。深入开展“四边三化”、“百村千企万户”绿化行动,不断改善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真正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宜居优势。
着力构筑林业产业体系,打造“绿色银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是林业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针对临安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加强竹产业和山核桃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香榧、杨桐柃木等新兴产业,培育山区农民致富新的增长点;重视森林食品安全保障与监测工作,以保证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注重林产品品牌建设,扩大林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着力构筑林业文化体系,打造“绿色家园”。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森林为背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其包括了人与森林情感交流的载体等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也包括传统风土习俗中形成的森林观和回归自然等思想领域的森林文化。针对临安市森林文化发展现状,今后我们要努力发展古树文化、山核桃文化、竹子文化、花卉文化、根雕文化、茶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森林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保护森林、爱护野生动物、善待一切生命、大力种植造林等生态文明观、道路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