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集体凝绝的核心


  集体主义文化非常强调传统,甚至会迷恋过去的一些文化教条。原因在于,文化是集体凝绝的核心,文化对应的社会集体表现,必须以一种可以被标榜,被示众的表现方式,获得全社会个体的认可,坚持,甚至坚守。榜样或者图腾,具有特别的示范意义,而成为标榜的个体,已经不再是个体属性,而是社会属性,从个体人变成社会人。

  古代中国的各种牌坊、民族英雄、汉奸国贼等等典型,也都是具有警示世人,告诫社会的存在意义。日本人顽固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与中国争夺古代发明、古代名人,朝鲜人敬奉金家三代,其本质都是因为集体文化需要,为了维护集体文化的代表和核心。中国继承传统文化,必须重新祭孔,重提传统文化习俗,也是集体主义文化传承的必须。

  也正是因为对文化教条很难否定,所以,集体主义文化的自我革新和自我革命非常困难。因为只要否定传统的文化教条和核心标志,也就否定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秩序,必须打破重建。不是每一个集体主义国家都有条件尝试和实现的。东亚的儒家文化圈,包括台湾地区,都属于集体主义文化。甚至很多东南亚小国,也具有同样类似的文化氛围,只是轻重差异。

  但是,西方社会的文化,则是另一种状况。西方文化是分裂式的个人主义文化,文化是以血统和语言等社会共性需要而存在。外力影响相比内部传承的作用要大,族群分裂往往伴随语言文字的分离而成为现实。只有到了近代,各国现代国家的形成,语言文字的统一,使得民族文化让位于国家文化。但依然很容易因为民族差异导致出现国家分裂,且很难调和。不久前苏联、巴尔干以及东欧、中亚等西方文化主导的地区的分裂大潮,近期的英伦独立风波,都是这一文化特点所决定的。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非常强调用国家概念来维持统一和稳定,国家文化成为移民国家的主导文化。但是,文化的分离倾向是无法被根治的,仅仅是被更强势的外力,被更强大的社会形态——国家所强制固化。只要国家出现问题,民族分裂势力就会抬头,统一的文化只有靠强力的国家权力才可以重建。

  合众和联邦,并不能压制各地的独特文化,从意识上对各国族群的分化意识的潜移默化。这是西方文化无可克服的特征和缺陷。

  因为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为分裂埋下了祸根。族群意识,都是因为文化所决定,文化也是因为共识而存在。文化越分离,族群认同也疏远,随着积累,只要有外力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利益冲突会很容易让曾经亲如兄弟的不同族群,反目成仇。

  对比东西方文化的特征,不难看出集体主义的大一统文化,对减少族群对立和冲突,融合不同归属的人类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