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政府大楼的负面符号


     倍受诟病的地方党政机关办公大楼应该怎么建终于有标准了。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其中规定县级机关正职办公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正科级不超过18平方米。

    官员腐化一直是习李政府最为痛恨的事情,故节俭运动这两年一直持续,甚至直接导致了餐饮、奢侈品、礼品、高档车等行业的迅速下滑。民众在叫好的同时,也对有些政府部门在媒体上做节俭秀,却仍然面不改色地在豪华大楼里享受权力快感心生厌恶。
 
    网络媒体对于各地豪华大楼的揭露,长期以来未曾断过:
    如2004年末重庆市忠县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办公楼,花费了500多万元,建的镇政府外形酷似天安门。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花费3000万元仿照“美国白宫”建造了占地42亩的政府办公大楼。
    北京门头沟2003年建了一座酷似克里姆林宫的政府办公大楼。
    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中间两幢大楼高15层,旁边两幢高7层,行政大楼前建有音乐喷泉和大剧院。
    国家级别贫困县,河南台前县、陕西省汉阴县、内蒙古宁城县、陕西省延川县也都建造了与实际级别严重不符的政府办公大楼。陕西省汉阴县国土资源局的办公楼花费近千万元,内蒙古宁城县政府的办公大楼则造价约2亿。
    济南市政府办公楼龙奥大厦耗资40亿元,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被称为“全世界仅次于五角大楼的第二大单体建筑,有40余部电梯,里面走廊周长1公里,光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就有45000个。 
    而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投入超过20亿元,大楼内包括52个机关部门,800多人办公,被称为“世界第一县衙”。
 
    更有甚者,有的建筑十分奇怪,除了模仿白宫、克里姆林宫、人民大会堂、故宫等,有的还建成庙宇的样子,有的甚至建成棺材的样子,毫不避讳地宣扬升官发财。这些奢华搞怪的政府办公大楼,本质上是在赤裸裸地宣示不受约束的“权力”,本来是想建成权力地标,却在民众心中建成了一种极为负面的符号,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
 
    让我们再看看腐朽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办公环境。
    美国地方政府“衙门”普遍“门脸小”,新建和维护受到严格限制。在美国人看来,政府大楼的好坏并不能代表政府的“脸面”,能否让市民满意才是关键。美国的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大楼都通常属于不仔细查找很难辨认的那种。  
    而且,美国地方政府要修建政府办公楼,程序极为复杂。从地方行政长官根据需要提出动议,到议会举行听证会后进行表决,随后还面临着公共设施建设委员会否决的可能。美国地方政府的运行机制类似于现代的股份制公司,其股东是全体居民,市长和市政府成员只不过是股东请来的职业经理人而已。“经理人”如果不能让“股东”满意,是随时会丢饭的。
 
     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因此政府部门要找到一块好地方建政府楼,几乎不太可能。而且印度政府花钱完全要根据议会的预算走。政府部门要建办公楼,首先必须征得议会同意。在一些议员看来,在没有改善民生问题的前提下,印度政府部门要改善自己的办公环境,是有很大难度的。
 
    日本各地最好的建筑大多是学校,而不是政府办公楼。在日本,政府部门大多挤在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旧楼里,除了几个重要部门,其他省、府大多是几个部门共用一栋楼。”一般情况下,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办公室会有几十号工作人员同时办公。
 
    其实,反对地方政府滥用权力建设豪华楼堂馆所的政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曾多次下达,但各地仍然我行我素,其本质原因决非偶然。有学者指出,这是地方政府扭曲的价值观在作祟,是财权滥用的铁证。
    或许,制定标准抵制地方建豪华办公大楼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权力为何会遭到如此滥用,地方官员的权力如何真正受到民众的监督和制约,才是这届中央政府优先考虑并设法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