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集资、联保贷款、疯狂上市,这三种极端的融资方式,让大量的企业家从一个泥潭跳入一个深渊,最终陷入经营困境、法律困境、精神困境,继而跑路、入狱、自杀。但是,“前人”的倒下,似乎并没有引起“后人”的警觉。前赴后继,蔚为壮观,一幕又一幕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面对极端融资的悲剧,企业家需要自我救赎。
1.敢于直面精神困境
有的企业家因为极端融资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陷入精神困境、甚至自杀。其实,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职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将从此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这是需要每一位企业家了解到的。每一位企业家都要历经成长的阵痛和长期的孤独。
2.企业家只是一个职业
企业没了,我怎么办?这是一个让很多企业家夜不能寐的担忧,并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心底。当企业让企业家成为一个社会英雄的时候,企业就更会让企业家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然而,企业一旦遭遇挫折或者失败,视企业为生命的企业家会怎样呢?深刻理解企业家只是一个职业,对于身处困境的企业家来说,是一种理性的、最好的解脱。
3.在失败中坚持梦想
融资或者扩张即使失败,也不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谢幕。企业家需要在失败中坚持梦想。但是,趟过创业路上的艰难困苦,还有多少人能够一如既往地坚守内心深处的那份童真?又有谁?能够像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那样,经历了命运的剧烈跌宕之后,还能够在75岁高龄重新创业。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