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还会继续下跌吗?


     最近国际油价持续暴跌,1112日,布兰特期油跌破每桶80美元关口,除布兰特期油暴跌创4年低位外,另一油价指标纽约期油价格,也跌到每桶76.15美元,为约3年半低位,两者在短短5个内暴跌幅度达30%

对于油价的暴跌,油组(OPEC)仍不减产挺油价,因此,市场上油价下跌的阴谋论四起。比如,有人认为当前国际油价的暴跌是,美国与其盟友、油组龙头沙特联手推低油价,以此来打击依靠石油出口的敌对国家与组织,如俄罗斯、伊朗以至恐怖组织ISIL等。所以,有人认为,当前俄罗斯出现的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国际油价暴跌的阴谋有关。

 

还有,沙特11月初一方面宣布调低北美油价,另一方面又提高亚洲油价。这些行为让市场捉摸不定及猜测。有人认为沙特不托油价是为了打击美国近年火热的页岩油生产,尤其美国已因受惠页岩油。美国已经开始由石油进口国转变为石油净出口国。因此,阴谋论认为,美国页岩油成本价每桶估计为7080美元。如果沙持能够把油价压低到低于这个价格,那么美国的页岩油可能就无利可图,被迫停止开采,沙特就可能重新夺回国际油价的市场定价权。

 

不过,尽管这种阴谋论有一定的市场,但与市场的现实会相差很远。我们不要对此太相信。本文看来,当前国际油价的暴跌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关,与石油市场预期逆转有关,与油组对市场完全的垄断定价权被分化有关,也与高油价迫使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出现有关。而后面这些因素,一旦出现要想退出市场并非易事。

 

从历史数据来看。1974200430年间,有90%以上的时间国际油价是徘徊在每桶1230美元之间,上下极限分別为每桶1040美元,而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每桶油价则只有2.5美元。从2004年国际油价开始进入新阶段,价格踏上每桶40-150美元台阶。比如,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国际油价于20126月跌至每桶82.5美元低位,其后油价逐步回升,至20138月升至每桶106.5美元,今年1月又回落至94美元,6月回复至106.5美元后,最近又回到80美元左右,并跌破80美元大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近几十年来,国际油价既非由成本定价,也不是由市场的供求定价,而基本上是油组等主要石油生产国在主导并进行垄断性定价。表面上看,这阶段的油价也在一定区间内波动,而这些波动看上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国际油价往往是由这些主要产油国利益协商的结果。正因为,油价基本上由产油国的利益来决定,这就使在这个时期不仅使得产油国轻易地获取暴利,由此不少产油国的经济出现难得繁荣;也使得这些产油国之间的利益不断地发生冲突,地缘政治问题十分严重及持续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把整个国际油价不断地推高,也存在着这些产油国之间利益冲突外化突然间导致油价快速下跌的巨大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比如美国经济看上去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弱复苏阶段,欧元区更是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再衰退危机边缘,日本还在挣扎要脱离迷失年代,新兴市场包括中印经济减速,石油需求在短期内自然会减少。再加上新能源、新的开采技术革命,这些都会影响了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但这还不是问题之实质所在。

 

当前油价的暴跌最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国际油价是由少数几个国家垄断性定价并期货化及金融化之后,那么国际油价的定价基础及价格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经不是由实质性的供求关系决定油价的高低,而完全是由油价市场的预期来决定。当市场预期油价上涨,大量资金涌入,油价会上涨了还会上涨,最后石油价格泡沫也就会在这过程中形成。当这种油价上涨预期逆转时,油价泡沫就会破灭,油价就可能暴跌。所以,当前国际油价暴跌就是油价泡沫破灭的一种表征。因此,当油价暴跌或油价泡沫破灭之后,要让油价重新回到原有的高位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市场预期重新逆转并非易事。

 

二是石油又是一种实质的商品。当油价暴涨时,不仅会导致各国对石油需求增长压缩,也会让各国及企业考虑转向用替代燃料,如以电动车取代汽车。开发新能源,如增加对深海、极地、沙漠和传统油田的深层等开采等,开发生物燃料(如甲醇)、焦硫砂及页岩油等,及开采技术革命。这些都会根本上改变能源的供求关系。而这些产品、技术、开采方式等一旦形成,在短期内是无法立即改变或退出市场的,再加上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及效率提高,规模扩大。更是会对现有石油能源供求关系造成重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冲击石油供求的实质性关系,也会进一步强化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油组(OPEC)控制了全球77%探明储量,提供全球40%石油供应,当前油价暴跌,肯定会对这些国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他们还想与以往那样完全来操纵国际油价并非易事,国际油价只是易跌难涨。这不仅在于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于这些国家内部的利益无法容易达到协调,在于新油源页岩油开采技术进入成熟期及全球新能源开发已经商品化,再加上油价暴跌后预期已经逆转。

 

当然,油价大跌,对中、印、日、韩、法、德等石油进口大国是好事,用油成本降低,国民的可用收入增加,由此可刺激其他消费,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就得看清当前石油市场的大势,并把握让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机会。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来看,是一个有利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