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爱子女
喻建国
“经常有朋友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今天终于看到一个很感动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走,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这段话很美,忍不住转发!转给有孩子和即将有孩子的各位,同时告诫自己,换个方式去爱孩子······”
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发出的一封微信,确实他陈述了一种对生儿育女的新看法。因为他事业有成,没有了养儿防老的意愿和需求,因为他整个生活经常沉醉在社会工作和事业中,没有对于家族的需求和依赖,他接轨于整个社会和事业,认定了自我无所不能。这是他对自己生育的孩子产生的养儿意义的认识。
健康存在,确实是最基本的,同行一段,既然生下来在自己的身边,这也是必然的。可是要健康存在,就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就要引导孩子能够自我关注自己的健康运转,这就引出了教育的第一大宗:教育应当使受教育的人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除了含生理健康之外,还必须含心理健康,这就引出了教育的第二大宗:引导孩子心态成熟。引导孩子心态成熟的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家长心态成熟,大量家长心态成熟的举止和言谈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地自然地接受成熟心态的培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量都潜藏在自己的全部生活举止和言谈中,家长的生活在孩子面前的全部流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无非就是生活基本行为的展现,体育体能锻炼行为的展现,专业学习行为的展现和休闲娱乐礼仪行为的展现,大量的这些行为都是首先向父母学来的。孩子们也在这些行为展现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格,自己做人的规格。特别是在专业学习行为的铸就中,现代父母都会投入很大的关注,但是却往往会忽略了对子女科学思维的关注。科学思维是个体科学素养的基本核心,它是由个体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形成基本架构,通过个体接受科学信息的水平、运用科学信息的水平和创造科学信息的水平来展现的,它是个体的一种基本素质。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走,让家长和子女在世界上同行一段,这并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用成熟的心去处理,在自然中追求,在追求中遵循自然,这是很重要的。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在宇宙中存在,人类应该在宇宙的发展和延绵中,致力于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家长和自己的子女在世界上同行,也应该遵循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不要太勉强自己,不要太勉强自己的子女,自然一点,听其自然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