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来的一段空闲和外滩
喻建国
我出生在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去了香港,太平洋战争之后去了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从此就没有离开过上海。外滩是上海的一个标志,可是我难得到外滩去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北京农业大学工作的表弟蔡同一来上海探亲,我和他的外甥一起陪他在外滩细致地游览了一番。
今天由于特殊的原因,我和妻突然有了一段空出来的时间需要打发,而产生这段时间的地点就在外滩附近,于是我和她就开始了在晨曦下对外滩的游玩。我和她从汉口路跨过中山东一路,登上外滩的高堤,平时这里我在车上看到的总是一片人的海洋,熙熙攘攘,蜂拥来去,现在可是了无一人,空旷无比。
今天空气指数为优,阳光普照,原来感到的外滩大堤总觉得十分狭小,其实那是因为人太多的缘故,几十米宽的堤在人迹稀疏的早上自然显得辽阔宽敞,偶尔有人身着全身跑步的西式披挂从身旁不远处慢跑经过,也偶尔有一对情侣在这里自由地拍着照片,也偶尔有三两位同游的人在这里欣赏着外滩美色。我还发现有一对母子在这里小坐,儿子估计是在上海工作的,母亲估计是从外地来看儿子的,儿子在向母亲介绍着外滩,母亲饱含着欣喜倾听着儿子的介绍。
偶尔又看到环卫工人提着扫帚和手提畚箕在清除垃圾,又看到一对残疾老人,共同自驾着残疾车缓缓地在堤上游览,突然来了一批外国人,全是老人,有一名中国导游带领着走上了大堤,面对着上海中心这一目前世界第二高建筑,讲述着它的概貌和建筑彩点,我发现这位导游好有选时的科学头脑,就在我产生这一感觉时,又来了一批外国游客,同样是老头老太,我立刻感觉到这是导游们共同的经验。立刻有一个念头在我的头脑中掠过,去年在北欧四国旅游时,凡是我们去游览的地方,总觉得怎么人迹稀少,照理名胜古迹的旅游热点,再怎么人少也不至于少到不见人影,现在我似乎认识了,这是导游们的精心安排。若是到了下午和傍晚,这一团人上了外滩大堤恐怕一会儿就被挤散了,再集合就十分困难了。
我和妻两人,边走边赏边互相拍照,历数着外滩著名建筑,互相把知道的典故吹上一吹,既是对历史的缅怀,又是对自身的赞赏,想想早已步入古来稀多年的我两,在这上海滩上有多少悲欢,它们虽然刻骨铭心,但是我两都能够以成熟心态淡然处之,经常看到美景而抹去污影,经常庆幸自身的经历而在记忆中把曾经的痛苦和灾难掩埋得再也看不见踪影。天上掉下来的一段难得的空闲,被我们两利用得何等美满。
入夜,我竟然兴起,把早上为妻拍的照片选了十多张发到了微信上,这是我少有的一个动作,突然铺天盖地地收到了上百条来自亲戚和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赞语,心中倒也美美的,看得出妻对我的这一举动也在心里对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