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中外合作办学市场简析,通过数据分析,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特意将这些数据截取其中一部分,跟各位朋友进行分享。下划线以下为截取的部分内容:
----------------------------------------------------------------------------------
1.国家政策
1)国务院于2003年3月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促进中外合作办学;
2)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中明确提到“教育国际化”,给予中外合作办学更大的促进;
3)教育部鼓励稀缺专业人才的国际合;作,支持高校在国际法、大气科学、灾害护理学、生态学(自然资源保护)、给水排水工程、职业治疗学、物理治疗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义肢矫形学、文化遗产保护、互动创意等新兴和前沿交叉学科开展合作办学,包括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七项战略支柱产业提供人才培养的专业进行合作办学;
4)教育部审批权力逐步下放:在浙江省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权下放的试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指导和监督;广东、福建两省中外合作办学“部省联合审批”机制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
2.市场数据
1)总体数据:全国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高校有57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1%,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水平大学79所,举办项目占项目总数的16%。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498所,举办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4%。说明普通本科和高职对待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非常高;
2)学科专业方面: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涉及11个学科,举办项目最多的是工学,占37%;而法学、文学、历史学项目所占比例均在2%以下;国际法等专业项目所占比例低于1%,不能满足国家对外开放需要大批精通国际法的法律专门人才的新情况;
3)区域分布特点:教育部向中西部高校进行倾斜,自2010年《教育纲要》颁布以来,支持中西部省份举办了257个项目,占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举办项目总数的44%;
4)市场空间:通过下图源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教育部 时间截止: 2013年9月)
3.市场调研
XX部门进行了90所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样本分析(参见《附件1:中外合作办学抽样数据》),此外,电话沟通了55所高校、15所教育机构(参见《附件2:高校国际合作项目电话摸底》),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高校内正规项目与擦边球项目并存:在高校内,除了中外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这些正规的项目,打擦边球的计划外招生项目也非常多,而且这些计划外项目盈利空间很大,代表学校有: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著名本科院校,以中央财大为例,每年营收在3千万左右;
2)中外合作办学都强调学历升级:除了双证书之外,本科院校的很多项目都侧重本硕连读,高职类的合作项目大多侧重于专升本,以及专本硕连读;
3)学分互认项目,两方学校层次越好,招生越容易;两方学校层次越低,招生难度越大:211、985类高校的学分互认项目,参与学生较多,单个项目都能达到20多人的规模,例如北京大学、北航、北理工等;而层次较低的高校,转化难度大,每年去国外学习的学生人数难以形成规模,基本在几个,最多十几个学生,例如合肥工业大学、成都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等;
4)高职大专院校积极性高,但是招生结果不佳: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有中外合作项目,但是考虑到高职大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经济条件,能够出国进行专升本或专本硕学历升级的学生很少。主要是学习能力卡住了一大批意向学生,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
5)高校对中外合作办学都持欢迎、积极的态度:院校基本都愿意进一步沟通交流;
6)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侧重学生,不侧重教师:高校都有学术提升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水平。但是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都是侧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很少侧重学校学术层面、教师队伍层面的提升。可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适当差异化的项目包装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