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掺水超标40倍折射三大弊端?


 央广网哈尔滨1月2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哈尔滨尚志市市民高占军,他有一台挂车,2013年10月27日在苇河镇中石油加油站加了1900元的0号柴油。谁知跑了130公里后,车坏了。他按维修人员要求,到哈尔滨市买了6个喷油嘴换上,可跑了100公里后又坏了。随后,高占军又买了6个喷油嘴换上,来回花去了25800元,可货车还是问题不断,维修人员开始怀疑是油质问题。最后,经维修人员检查后发现水分超标40倍。

柴油中水分超标40倍实在令人振惊,说明其油质严重不合格。难怪有网友吐槽,柴油中都能掺水,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掺呢?应该说柴油中掺入大量水份,最受益的就是中石油在尚志市的这家加油站,而最受损失就便是车主,因为柴油掺入大量水份后,不仅会影响车量的寿命,还会使车主在路上行驶机动车时平添不小安全隐患。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石油尚志销售分公司的一位领导对媒体表示,“此事对公司影响不好,希望你们不要报道。”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家公司或者整个中石油加油站是否存在着往成品油中加水的腐败问题?民众希望政府部门对此事调查并严惩幕后暗箱操作者。

一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这二大巨头一直垄断着中国石油市场,石化双雄日赚早已超过5亿,而即便在炼油板块发生亏损,也享着政府财政的补贴。最近,当汽柴油标准从国三提升到国四时,却有70%由中国消费者承担增加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不去想着如何提高成品油的品质,却任由其旗下的销售公司在柴油中大量掺水,着实伤了消费者的心。这从中反映出在对国有企业监管问题上出现啥问题呢?

首先,中石油对成品油质量检查的自控系统哪里去了?像中石油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定期对其旗下各个板块公司的产品进行抽样调查,这样既可防范炼油环节的生产质量不过关,又可防止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有部分下属公司往油品中加水事件的发生,而中石油总公司却疏于防范,一样都没有干。

再者,很多网友称:“国内加油站在油里加水是普遍现象。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车主们都早已见怪不怪。”看来很多车主早已知道中石油等加油站在油中掺水,但是无奈于投诉无门。拿这次哈尔滨市民高占军来说,他也是因为车子老是坏,于是对柴油的质量产生了疑问,才向当地工商局请求维权帮助,而当工商局只能出具检测结果或向上反映情况,而无法对中石油加油站进行行政处罚。显然,很多加油站敢于往水里掺水,是因为当地有关部门根本管不了他们,就算有上级工商局出行政处罚,也是力度较轻,不足震慑。

最后,面对国内加油站都或多或少在油里加水的问题,很多车主也颇感无奈,现在民营加油站数量太少,加油站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所垄断,无法形成竞争格局,这就导致车主们根本没有选择加油站的余地。笔者认为,应该引入更多的民营和外资参与到加油站投资中来,只有更多不同所有制的加油站形成竞争格局,中石油旗下的销售分公司才不敢往油里大量掺水。

  鉴于上述事件因案情较大,还在调查之中,相信会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业内专家认为,检验油品中是否掺水,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一般有两种办法:1、蒸馏法,通过蒸馏将水蒸出测量体积。2、卡尔费休法,利用卡尔费休容量法或电量法测定。在没有相关分析仪器条件时,可以用破乳化法:取一定量柴油,加入少量氯化钠,然后加热到50-60度,静止一段时间后水和油会分开,从底部的可见水判断含水量。

  “柴油中水分超标40倍”这听起来实在令人感到惊诧。谁敢如此胆大包天的肆意妄为呢?在追查石油行业的硕鼠之外,相关部门也该值得反思。为什么中石油在成品油销售环节不进行油品质量抽查呢?为什么很多车主明知油中掺水,也颇感无奈投诉无门呢?为什么当地工商局对中石油加油站无权处置或只能轻微行政处罚呢?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中石油往油中大量掺水的事件就不会再发生了。

 

 

【强烈推荐】

  张平(笔名:不执着)财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