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乐视、小米、爱奇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进入彩电行业,并推出互联网电视产品,彩电产业开始由传统的硬件销售拓展至内容销售,这些在内容应用端口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填补了应用层的空缺,使得一条全新的电视产业链逐步搭建起来。
内容端口恰恰是传统彩电企业所不熟悉的。在此形势下,各大彩电企业纷纷行动了起来,应对互联网企业的进攻,或者与之合作推出相应的智能电视产品。一时间,跨界合作蔚然成风,“拥抱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彩电企业人士中成为流行语。
不过,对于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彩电业的各种讨论,主要集中于从内容层面完善电视产业链的角度,而实际上,企业拥抱互联网思维,收获的远不止于此。
更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自身运营的价值链也将发生重大改变。用互联网思维如何改造价值链?人们比较容易想起来的是网络营销和在线销售,而更深层次的以C2B模式(用户参与企业设计)打造供应链则不易被想起。
在传播层面,由于消费者每天接触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增多,网络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策略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在渠道层面,在线销售在企业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也在增大。市场调研机构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国内家电线上市场提升明显,由2012年39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16亿元,家电线上市场在整体销售中所占比例也由上一年的3.6%提升到6.0%。甚至某些企业,例如小米、乐视,基本没有传统的渠道、经销商,而是将其手机、电视等产品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一些资深的、拥有资源较多的“米粉”、“乐粉”,则成为了相应产品的“隐性经销商”。
在供应链层面,企业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互联网企业经常通过其粉丝论坛等各类方式收集用户需求,而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家电企业也已开始在网上通过与粉丝互动来征集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需求。例如,海尔“空穴来风”天樽空调和首台交互式冰箱朗度,均是前期海尔通过网络平台与用户互动的结果,网民提出的不少难题和创意都在产品中得到了体现。
说到这里,互联网转型与当前我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另一场更大意义上的转型出现了契合。在过去30年里,我国企业转型升级走过了产品导向、商品导向两个时代,如今正在迈向消费者导向时代。
产品导向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卖方市场”,产品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因此,各企业都忙着扩大产能。
商品导向时代,进入“买方市场”。市场上什么商品卖得好,各企业就一哄而上,导致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企业争相向产业价值曲线的高端转移,注重依托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提升等获取竞争优势。
到了消费者导向时代,“被动市场”变成“主动市场”。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这个阶段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完成对消费需求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创造的转变。
不难想象,运用互联网思维,企业将更容易“完成对消费需求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创造的转变”。在传统产业链里,终端卖场直接接触消费者,更容易获知消费需求,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基本不直接接触消费者,因此难以获知消费者需求;而互联网将原本很长的产业链条进行了改造,企业通过与网民用户互动即可直接获知大量消费者的各类需求,进而从中总结出共性需求、个性化需求,指导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
总之,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价值链,非常有利于企业实现向消费者导向的转型,不是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拥抱互联网。(邓华东)
注:本人作品,原载于2014年1月14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6版。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