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1).计划经济的优点:短期效果特别好。由于是提前计划好后安排实施的,所以重复建设少,基本没有恶性竞争,所以资源浪费减少,使效率提高而直奔目标。 

 
  抗风险能力强。在特殊时期,如: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期、动荡动乱时期、战争时期,采用正确的计划经济,能迅速恢复市场秩序稳定人心,经济效果常常立竿见影。 
 
  计划经济要求目标制定正确,思想宣传度到位,各阶段报酬及劳动成果分配合理,实施方法正确、管理水平好,其效果和成果会相应的明显。除天灾人祸等不可控情况外,成果的好坏度是与以上各环节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结果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中国和苏联前期的经济发展历程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2).计划经济的缺点:短期容易长期难。长期保障以上各环节良好运行难度极大,特别是上层领导团队的更替容易造成领导水平的差异化而很快产生连锁反应。还有就是下层经济体因习惯性服从上面,所以个体创新动力下降,因此意外收获减少。市场变化时,上面不变,下面只能呆板的服从;上面要求下面改变时,下面容易出现反应迟钝。苏联经济后期的发展历程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世间有些事情,人是想不到的,有些东西是计划不来的,如同诺基亚和苹果公司的发展之路。 
 
  (3).市场经济的优点:下层经济体自主权很大,所以使上层管理下层简单化了,因此更容易长期、可持续性良好发展。 
 
  因各经济体的利益分配直接且简单,所以市场经济更容易激发人的积极性,因此工作综合效率和综合质量大部分时间都比计划经济要高;因人积极性的提高,所以自主创新性更好,因此更容易出现意外收获,犹如无心插柳柳成荫。如:美国、德国经济体目前依然很有活力,中国的民营经济体在1978年至1990年期间意外的成长壮大、微软和谷歌的发展成长都是对我们的启示。 
 
  (4).市场经济的缺点:各方经济体自主选择,基本没用共同商议分工,所以形势好时一哄而上,不好时又一哄而散,容易在某一时期出现一些行业过热而另一些行业又过冷,从而引起结构性失衡,加剧重复建设,造成恶意竞争和资源浪费。 
 
  特别是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期、时局动荡动乱时期、战争时期,表现最差,此时特别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而火上浇油,人为性的加剧危机的深度恶化,使危机迅速转变成灾难性崩溃。 
 
  英、美、日老牌经济体管理水平虽然很高,但仍然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重复出现。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采用的是市场经济模式,跨国交易量所占份额最大,所以在危机时,个别国家及政府采取的相关干预办法基本上是于事无补,无法阻止其暴涨暴跌。 
 
  危机时,政府为扭转本国危机,多采用干预市场经济的办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计划经济手段来力涛狂澜,扭转恶化的态势。罗斯福政府、布什政府等各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都不敢任其以市场经济原则自行发展。 
 
  当今中国的经济,虽然不断有经济人士疾呼国退民进,市场经济在退步,但中国市场经济所占的比例实际上仍在不断提高,这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必然的选择。这里我要提醒,我国的某些敏感商品和服务收费价格如:小麦、大米、电费、公交车费等是非完全市场价格,当这类敏感价格太高或太低时,一定会受到政府干预,这主要是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生活不要影响太大,以此加强社会稳定。例如2007年5月前后,国际大米价格高于国内价格1倍以上。 
 
  根据以上的比较和回顾近些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对于一个国家经济体,最好的方式不应该是选择其一,而是半市场经济半计划经济,及当某一市场过热时给予控制、压制,使其回归正常,避免其未来的崩溃。如当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冷时给予政策鼓励和金融支持,如当前的中小企业群体和股市。 
 
  人非神仙,岂能步步正确,包括各国领导人。回顾世界各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就看清楚了。特别是未来我国主体经济越来越市场化。这样的经济就必然会大起大落和大落大起的循环发展。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优缺点因素。这就为聪明人根据人性特点、经济规律、政府行政的特性特点,分阶段、以重拳投资股票和期货,来获取超额收益提供了极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