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指数有代表性
KFC和Mc Donald开遍全世界,它们在全世界的分店分别为18000家和31000家(二者在中国的分店均超过3000家),每天接待的顾客超过5000万人,全世界的消费者到这两家快餐店都可以选择同一食物——巨无霸。
这一现象引起研究货币汇率的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小小的巨无霸在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制作程序和用料都是相同的,这样就具有横向可比性。1986年9月的《经济学家》杂志刊登Mark Czwierdzinski文章,第一次提出一种设想,将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巨无霸价格,都换算成美元,用以对比各个国家的购买力水平差异。在假定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下,巨无霸指数就能够各国货币的汇率相对于美元是否合理。这就是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的由来。
根据专业机构编制的2013年年初的“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中国的巨无霸价格折合2.44美元,按照购买力评价,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应该是3.67,而当时的汇率是6.32,由此说明人民币被低估41.9%。
中国学界反对用这个指数衡量人民币汇率的人很多。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各国的巨无霸价格是真实的,而这些价格各不相同也是不能否定的,在做分析的时候使用这些数据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