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产出率


国土产出率
陆善民
关键字:领土,国土,国土资源,国土产出率
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或者某个地区所管辖的土地,称为国土,国土面积以S表示。国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物质资源。国土的利用效率,可以用国土产出率p来表征。国土产出率是指某国或者某个经济体单位国土面积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p=GDP/S。例如,中国大陆的国土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公里,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2万亿元人民币,所以国土产出率p=52万亿元/960万平方公里=520万元/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产出520万元人民币。
世界各国的国土产出率差别很大。举几个例子,以2010年的GDP数据作比较。美国,GDP=14.59万亿美元,国土面积936万平方公里,所以p=156万美元/平方公里。中国,GDP=5.93万亿美元,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所以p=62万美元/平方公里。日本,GDP=5.46万亿美元,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所以p=1450万美元/平方公里。德国,GDP=3.28万亿美元,国土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所以p=921万美元/平方公里。英国,GDP=2.25万亿美元,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所以p=922万美元/平方公里。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与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国土产出率是中国的2.5倍,说明美国的国土利用效率相当高。日本的国土产出率大约是美国的10倍,是中国的25倍。真所谓强中还有强中手。德国和英国的国土产出率差不多,但是与日本比较还有相当差距,说明它们还有努力提升的空间。而日本要想进一步提升国土产出率,则难度就大了。
国土产出率的意义非常深远,对于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房产税议题,演示国土产出率的实践意义。
假定有1平方公里国土,在这片国土土地上种庄稼,每年有收成,能够产出GDP。如果在这片土地上盖工厂,每年生产商品,可以产出GDP。现在假定在这片国土上盖住房,盖好后出售住房,产生GDP。以后呢?以后这块国土上的住房都成了各家各户的自住房。现在问:自住房还产生GDP吗?如果以后不产出GDP,说明盖住房是不经济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有那么多富人争着购买住房,“房叔”、“房姐”一购就是几套、几十套,还用假身份证购买。这样的经济理论显然经不住实践的检验。
假定有两家住户,张家花100万元购买了一套自住房;李家把100万元用来投资理财,年收益3万元,他用这3万元租了相同的一套住房。显然,这两家在投入和获得的享受方面都是一样的。然而,从表面上看,李家每年有3万元收益,计入GDP,而张家没有收益,对GDP没有贡献。很明显,这样的经济理论在逻辑上存在矛盾。上海市委党校的王志平老师发表文章:“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也贡献GDP”【1】,指出:“1947年,联合国公布《国民收入计量和社会账户的建立》,认为应当将自有住房按照虚拟租金方法纳入个人账户,从而计入GDP总量中。”这就明确了自住房实际存在个人收益。
居民自住房有收益,所以开征房产税既合理又必要。归纳起来,开征房产税有以下理由:
1.   有利于提高国土产出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   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
3.   有利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防止泡沫化。
4.   降低住房空置率,空置住房同样要征税。
5.   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确保居民基本住房需求。
6.   有利于反腐倡廉。
原国税局副局长许善达说:“我反对征收房产税,建议不再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2】这一主张显然缺乏经济科学依据。看起来,开征房产税阻力还非常大。
参考资料
1】新民晚报,2013531B3.
2】新民晚报,2013823B2.
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