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与考核——中国的新八股


         首先,我们承认西方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和理论,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西方文化和理论不都是先进的和可行的。因此,以学习英语为前提,进而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理论,是不能解决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西方文化和理论产生异地的危害性和不确定性,进而确定是否要英语考试和考核作为标准。

其次,在中国,为了各种升职、考试,必须以英语成绩作为依据,成为中国的新八股。这使学生花去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未来可能根本没用的语言,进而减少各专业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时间,包括:音乐、文学、美术、体育等等,使学生成为全面人才受到制约。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向违背。

第三,盲目尊崇外国文化、形成对外国文化的盲目规模崇拜。自我文化弱势体现,降低文化自豪感。从而减少对传统的、悠久的、优秀的中国的尊崇。是学生从小就认为西方的月亮就是比我们圆,从小种下媚外的种子,为人才流失提供温床。

第四,全民英语,唯英文体系考核体系,形成敷衍了事的学风。英语可以学习和应用,但是不能盲目的成为衡量中国人水平的标准之一,有些甚至成为标准唯一,从而产生唯英文考核体系。

第五,中国人做学问,提高修为,特别是做以中国,或者非英语体系的文化研究的领域,为什么要以国外的语言作为取得成绩的标杆。社会因该有分工,学习也要分专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考试验收标准,才是可以确定真实的水平的标准。

综上所述,西方文化和理论不是唯一的灯塔、不等于唯一的光明,它只只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成果之一。它不是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世界上所有的锁。借鉴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是从语言上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学科体系上和研究的专属上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可以没有计算机,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世界可以没有卫星和火箭,但是不能没有粮食和水。

为此,我们要重拾文化和理论自信心,再造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首先要修改基础教育的的考核体系,和职业职称教育的考核体系,从语言这一根本上摒弃西方的渗透,使专有人才可以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入地、广泛的研究。包括中华各民族的语言。积极推动、研究和推广民族特性的语言成为某些学科的标准,传承中华文化体系,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扩张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防止人才流失。

世界在融合,文化需要借鉴和相互学习。为此,中国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在全球宣传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中国的英语考试和考核体系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主动采取的主动行为,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是,如今的中国如不修订原来的考核体系和体制,说严重点是一种文化投降。本人很担心未来,中国会不会成为新加波,需要有两个官方语言。

不用例举中华文化为什么可以延绵不断,成为全球唯一的传承有序的文化体系的原因,最简单,最直接就是拜读一下世界上最有名的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我们就该知道中国现在对于英语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应该彻底改革了。

在此提议,将英语考试和考核标准具体化和细化,针对以西学为主导的,或者源自西方的专业(例如:西医、金融等等),以及英语专业,其考核的标准提升。其他不同的专业(例如:中医、中国文学等等)的英文考核成为考核体系之一,仅作为参考,或者降低考核分数的比重。同样,在职称职务考核的过程中也采取具体专业和业务,确定针对性的英语成绩考核标准和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