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学期(4):“城乡一体化”


上一学期(4):

“城乡一体化”

快退休的老张有条不紊干劲儿十足地在做几件事。申报课题、出版著作,创建研究机构,几个方面都做得风生水起。一年之中,先是组建了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后来又成立了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老张实在是不想退休,想找点事情做,甚至想留下来。

老张被我们叫做老哥们。他比我们大十几岁,又是领导,却平和得像兄弟一样。成立研究院的事情很早就说起,但没有多少人当真。一是能不能弄起来,二是弄起来以后有没有实际工作内容。很多人都说老张太能忽悠。老张有着很广的人脉,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研究院如期成立了,这件事轰动了学校。随后,就在上个学期,老张又申报了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于是成为一个有实实在在运作内容的实体。这个过程中,老张邀请我参与其中。说实在话,阅读、写作、教学之外,我从来不觉得任何事情是值得我投入精力的。所以,尽管口头上应承,思想上却没有介入的打算。整个过程中我的参与程度实在太低,仅仅参加过几次考察,吃过几次饭,至于有价值的建议或者文字工作,那是一点没有。

协同创新中心批复下来之后,有很多事情要做。组织的构建,机制的创设,研究课题的分解与组合,研究任务的设计和布局,等等。经常开会,会议主题每次都差不多;每次都是广泛讨论,七嘴八舌,乌央乌央的,最后因为时间晚了就草草收场。一个学期据说开了十来次会议,我只参加了两次。本来安排了几次调查的,我实在是懈怠,一直没有参与。在老梅的催促下,后来实在推脱不过,还是参加了到大冶市的调研。据说大冶市是湖北省乡镇企业发展最好的地区,那里同时也是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

5月4日一早,几个人前往大冶。开先到的是湖北省最富乡镇之一的陈贵镇。陈贵镇产业基础比较好,这些年发展也比较快。目前镇里在下大力气发展肉类加工,纺织和矿产三大产业,每个产业的产值争取都达到100亿。因为有省里的批示,调研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座谈之后,是简单的午饭。饭后,去参观堰畈村。在湖北省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该村具有典型性。目前已经做的工作,主要是旧村改造,土地规划和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据镇领导介绍,就农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言,该村实际上已经城市化了。因为有着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地方企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村民主要在当地企业上班,外出打工的很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新建村落,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参观村部之后,发现这里的教育卫生及通讯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运行良好,实际上已经是城市社区的格局。 

接着驱车几十里参观灵乡镇。灵乡是大冶市矿藏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由于相关产业发展良好,该镇农民收入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在该镇谈桥社区参观时了解到,该地区豆制品加工及牛奶业有着比较好的基础,发展良好,吸引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因为政府的重视,同时得到乡村企业的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展也很顺利。目前,社区各种硬件软件设施齐全,社区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城市的水平。最近镇里在做的一个大项目是进行工业园建设。因为距离武汉市比较近,而土地又相对便宜,他们将武汉市一家大型国有重工业企业引进来。农民将土地交出来,成为工厂工人;住宅交出来之后,镇里集中开发小区供居住。目前,工业园及住宅小区建设同时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很大程度上有通过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内需增长的意图。就我理解,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化过程,其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农村产业的发展,即使按照城市的格局给农民盖好房子让其集中居住,并提供城市化的服务设施,那也只是一个无法持续的面子工程。首先是,离开的产业支撑,农民干什么?其次是没有相应的收入来源,农民用什么来支付“城市化”生活的开支?先有产业化,后有城乡一体化。有了农村产业,才能给农民提供工作机会和收入保障,也才能推动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于社会全局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成为刺激需求推动发展的力量,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乡镇或者乡村甚至每一个具体的农民而言,一体化只能是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这是大冶之行给我留下的一些认识。有了这些认识,五四一天不算白过。

201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