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企业文化论坛第34期在郁美净公司举办,天津一轻集团纪委书记张建庆先生以“我眼中的张金奎”介绍了郁美净公司前任董事长张金奎先生管理公司的理念;郁美净公司党委书记崔荣健先生介绍了郁美净公司的文化及下一步企业文化建设的设想。
无论中外,一家企业的发展史总和一个或多个卓越的企业领导人紧密相连。我经常说一句话,一家企业的持续成长,首先是企业的领导者在关键的节点上选择了正确价值观的结果。在我们日常的不经意当中,价值观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在人生的每时每刻、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面临着诸多选择,而且这些选择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或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作为企业家来说,尽管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但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间,他总有要这样不要那样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往往遇到企业内外部的种种阻力,但也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成败。这些价值观如果被企业的实践所接纳,将慢慢形成一种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之所以重要,恰就在于此。
综观郁美净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过程中张金奎先生的理念和行动,又证明了这一判断。下面我根据张建庆先生的介绍略做总结:
在企业经营方面,1994年初张金奎接任厂长时,企业欠债5000万元。这样的“贫穷”,最容易消磨人们的斗志和信心,许多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死去的。张金奎的想法不一样,他认为“贫穷往往掩盖了懒惰和无能,”特别强调“人要有一点精神,”并且身体力行,带领全厂一点点建立优势,一点点积累自信。面对市场,他坚信,“只有疲软的理念,没有疲软的市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这样的自信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空喊口号。张金奎的自信,来源于他敏锐的洞察力,来自于他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和辩证分析。他说“一个雷不可能响遍天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比如,2009年金融危机蔓延,他确认为,对于化妆品企业,不仅不是危机,而且是难得的机遇,果断制定并实施了“三抢”策略,即抢市场、抢原料、抢人才。“在许多企业把不景气原因装入金融危机这个大筐的时候,而郁美净集团公司这一年实现了大幅度提升,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和质量最快的一年。”再如,针对农村市场对“卖方市场”的准确定位等。
在企业战略上,他早就提出了“拼命也要挤上快车,哪怕是最后一节车厢”的理念。即使是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他仍咬牙坚持“省下口粮做种子”,加大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千方百计调整产品结构,紧紧扭住科研和销售不放松,一抓就是20年。战略的前提是定位,张金奎认为,郁美净的产品是三类日用消费品,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不能离开这个“小”字。比如郁美净在国内化妆品销售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同世界名品牌的化妆品相比还有差距。但是小不等于弱,小产品不仅能够做强,而且也能够占领大市场。
在企业管理上,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自不待言。关键的一条是,张金奎能够通过自身的行动赢得员工的心。比如,竭尽全力为女工患白血病的孩子寻找纯灰色的羊。比如,时常为员工做一桌可口的饭菜,比如,2002年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头发几乎全部脱落,几个年轻业务员竟然也理掉自己的黑发一起变成了光头……一个个心连心的故事,体现了张金奎的“管理有道”。
崔荣健书记在对郁美净文化的总结和阐释中认为,郁美净的成功,得益于企业领导人和全体员工的用心,也得益于企业准确的自我定位。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如何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识,这些“卓识”与“共识”,如何成为企业成长的真正动力。在企业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无论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团队,其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根本,一是有没有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或管理者,二是能否真正启动员工过上好日子的共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在苦苦追寻的企业管理的优化过程,也就是真正优秀的文化得以诞生的过程。
由于时间关系,与会的嘉宾没有来得及完全展开研讨郁美净的企业文化。但大家还是在只言片语中精辟地为郁美净的文化及其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第一,郁美净的文化,其实是在许多国有企业所常见的。而郁美净能够成功并且持续成长,有两个关键的地方做得到位、做的实在,一是拼搏的文化,二是用心思考的文化。在企业的成长期,为了过上好日子而拼搏自不待言,那么在当前需要看看,拼搏、努力和不服输这些文化要素,是否融入了郁美净的文化基因之中?还有,企业家的用心和思考、远见与卓识,是否成为了全体的行为?这是郁美净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第二,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过程,郁美净文化的成功,就在于企业起死回生的一个个具体的过程中。所以,目前总结企业文化,也要仅仅抓紧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实践、二是人。抓紧了实践和人,就抓住了郁美净文化传承的根本。
第三,郁美净文化的建设,要注意对内深化,将好的传统和做法固化下来。同时在企业文化总结时,不一定求全求大,搞得很复杂。如果大家觉得张金奎先生做得好,如果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引领郁美净走向持续发展,就多学习、多实践、多继承,在继承基础上再寻求创新。
第四,说到底,郁美净的文化或者说张金奎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创业文化。那么,在“后张金奎时代”,郁美净如何坚守这种创业精神,将发展过程中的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固化下来、通过制度和程序加以深化,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
虽然郁美净的案例和张金奎先生的故事,可能无法与许多大型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相比,但在一个独特的环境中带领企业起死回生并取得持续成长,就是一种值得嘉许的企业家精神。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张金奎先生的境界与能力丝毫不输于其他任何企业家。张金奎先生所做到的,就如王石先生近来在“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一文中所说:
一个社会总是有一些传统、规范和模式,而认识到这些模式的问题,重新组织要素,并成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知识越来越完备。在任何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团队合作。一个发明家在自家阁楼里鼓捣出来的东西,已经很难震撼世界了。
企业家向这个社会输出的正能量,恐怕就是现代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沟通技巧。
企业家们最擅长的领域:远见、规划、管理、组织、协调、说服、动员、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