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TPP能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主动参与TPP能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张杰发表了《主动参与TPP,倒逼中国经济转型》的文章,从而再次上演了中国历来由知识分子率先大胆探路,然后,再由整个社会跟进的,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前进模式。当然,文章的标题似乎传达出一个信息:中国应当主动按照美国的安排对号入座,然后与美国所主导的TPP一起去倒逼那个本不属于我们自己的所谓的“中国经济转型”。看来,不管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却能率先实现了屁股转移。立场的转变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原教旨观念的基础上,使中国的经济学界在不知不觉中就坐到了中国经济的对面,再来与浑身没有一块好肉的中国经济,展开一场同仇敌忾的博弈。

但这一回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觉似乎并不正确,至少显得比较单一而偏颇。因为对于中国来说,TPP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单纯是中国改革中遇到的自身的客观问题,而是美国为遏制中国经济继续发展而精心制作的一个战略陷阱。并且,它有的放矢地针对中国经济的软肋,制定出的一整套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必然重新归于停滞的战略目标也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了战略困境期(而绝非想当然中的战略机遇期),而这些困境也是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向美欧做出经济战略让步的结果。现在,中国经济问题既然并非是中国一家之事,那么,中国就必须得一边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得一边正确应对而绝非一味退让以迎合美国并非善意的战略诉求。如此,中国就不可能按照美国的非善意战略意图,来进行现在已闹得楼梯上一阵乱响的所谓经济改革,中国必须面对自己的经济现实,而非美国的要求清单去实施经济战略转型,因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而同时不受美国的胯下之辱才是中国的根本利益。

主动参与由美国大力倡导的TPP,中国将难以避免会面临系统性的,自由经济体对中国的难以忍受的敲诈。美国势必会代表TPPTTIP100%的,期待着出现重大的损人利己机会的全球贸易国家与地区,全都坐在中国的对面,来仔细的端详中国人是如何被逼得当众脱掉了裤衩。

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中国才好不容易建立起一套从容应对国际经济事态的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中国通过设立覆盖广泛的国企,以及金融——出口退税——对应投资鼓励及扶持办法,从而成功地应对了WTO规则所代表的自由贸易原则与中国利用这一体系,来实行了近似于这一原则的经济国际化推进。

中国经济过去的成功表明:WTO体系居然可以被并不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所成功僭越。同时,中国还利用强大的,多由国企混合其间的组合投资能力,向自由经济体不断的发起贸易及投资收购冲击。当然,中国同样的国民混合型经济也轻松地排挤掉其它同步增长的竞争者,在悄悄之中与中国经济差别日益缩小的可能。

中国政府的深度参与经济竞争力的系统性经济制度及格局安排,国企以及鼓励国际经贸竞争的制度安排,正在经受着美国全新的改变全球贸易规则的严峻考验。

当下,美国虽然已是一条跳不出新花样来的自由经济老狗,但这并不等于美国智库就制定不出为中国量身定做一副经济增长紧箍咒的系统性经济制度性对策。在TPPTTIP中,不仅美国试图塞进一些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关于反政府补贴条款、限制国企条款、环境安全条款、劳工保护条款、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开放条款,而且,中国不管是加入TPP谈判,还是就继续站在TPP的门外,中国都将面临极大的压力与难以逾越的体制性障碍。

美国的TPP战略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的最大绊脚石,中国不来一个彻底的,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这一回是不可能蒙混过关的。对此,中国智库与政府决策层不应抱持侥幸心理,偷鸡摸狗的小聪明是会坏掉民族福祉的大事的。

中国经济深入国家资本的骨髓,其体制性属性无疑是对市场经济的一次历史性的彻底僭越。由于世贸规则的识别性制度安排过于粗陋,所以才给中国经济向全球大范围扩张的粉墨登场提供了机会。

现在美国提出针对中国经济的全球经贸规则的深化性制度安排,不仅提出了一幅为中国经济画地为牢的打压图景,而且还将使更多的国家面临因打破WTO现行体制所必然会导致的全球经贸格局的大动荡。同时,这也还将打击金砖诸国的发展潜力并压缩其发展空间,从而让美国所代表的自由经济体在面临规则改变时,对非中国经济的伤害而必将激起的全球性利益对立。

在此背景下,张杰所提出的主动参与TPP谈判,从而倒逼中国经济转型的观点似乎过于粗线条而盲目乐观。其所提出的倒逼出口补贴政策的调整,打破依靠补贴和优惠政策来鼓励出口的发展模式,从而为企业竞争力的转型升级以及避开西方频繁的“双反”调查提供了机遇仍只是中国经济中的次要问题;另外,倒逼还涉及到中国经济已面临严峻的环保与劳保形势(这一事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热门领域,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直就在讨价还价,可我们却被描述成了似乎应该不战而降地主动向发达国家投降);不仅如此,文章进而对政府曾经出台的4万亿刺激计划是否导致“国进民退”似乎耿耿于怀并要求给出一个合理而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文章还为政府界定出能被TPP之类的有色眼镜所有效识别的国家干与经济之手和国企行为的边界;当然,文章还不肯忘了保护自以为正在生产知识的眼镜们的钱袋子,提供一劳永逸的产权保护,尽管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产权,大都来源不明而时常有涉抄袭。

当然,在抚平了中国面对美国专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全球贸易规则所必然带来的精神创痛感之后,文章还是不忘及时地抢占了道德制高点。文章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中国如果能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将这种外部压力高超地转化为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倒逼力量,主动应对即将到来的新全球贸易规则,我们将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中国的改革从头至今一直就充斥着这一类混淆市听而瞒天过海的论调。其实,所谓的出口补贴的实质是面对人民币在国内事实上的长期而大幅度的贬值,但又被美欧所逼迫而在国际市场上不得不大幅而长期持续升值的无奈对冲机制。按照退税机制走的部分谁也无可指责,但其他的价格补贴当属无奈之举。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内外撕裂与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牵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倘若美欧就此还不满意或人心不足,只会导致这一中外经济诉求之间的落差之耦合器的运行性崩溃,而这对谁都没好处。因这一现行体制涉及到中国国民的切身利益,其币值贬值的进一步加深或恶化,不是政府所能承担之痛,因此,眼镜们不负责任的轻率而基于自由主义观念的鼓噪不足为据。

所谓的围绕民生幸福度的经济改革不能一味的迎合西方的要求,不然就成了为西方利益服务而绝非为中国人民服务。其次是国家对经济的干与之手,这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价值观话题。事实上,西方经济现在被政府干与的空前高涨从不被中国眼镜们提及,现在却跑步前来提出要限制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与,这种倒逼中国经济的意图显然是助纣为虐的帮凶行径。问题只在于提高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决策的透明度、批评与监督以及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经济的掠夺本质之后,中国的眼镜们还跳出来不知羞耻地大谈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区别,这实在是一副愚钝的厚脸皮嘴脸。

至于说到国企,这的确有与民众相通的想法。但民众是对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经济机会不均,还有就是基于垄断的涨价之风的肆虐不满,而不是眼镜们打牙齿缝里憋出来的,关于国企败坏了市场经济原则的痛骂。中国对国企的进一步改革根本就不需理会自由经济关于模范生的各项标准与美欧的恶意唱衰,而只需针对国企行为对民生的弊端展开制度修正,以迎合民众利益诉求,从利益层面上改善国——民关系。

环保与知识产权保护,只需去实际推进即可,大不必提到国家经济制度修改的高度来喊叫。此外的劳保,关于4万亿与“国进民退”的追究,纯属心胸狭隘眼镜们的老毛病,对此完全不必理会。劳保除去已经做了的,可继续适当提高保险赔付的制度安排,但切忌不能导入西方已失败了的高人力成本与高保障社会所必然破产的陷阱。自此,关于“国进民退”的纠缠性指责,更是不必理会。但中国改善国企管制规则与国企所涉经济领域的制度管理还是需要引进进步机制的。

中国经济现状结构已成深沟大壑,要想对其进行哪怕是一两项改变已非易事,更谈何结构调整。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往历届中央政府的经济改革举措,每一届中央政府能够真正做成功一两件经济转变之大事已属难能可贵。现在仅凭一个TPP,就想倒逼中国经济向依据美国利益所制定出来的TPP标准转型,这不成了自宫以祭奠神明,徒招自辱、自残了吗?

总之,中国经济面对美国打压不必全面投降,也不需固步自封,更不必理会不知审时度势,纵观全球经济大势转向的书呆子发傻。就按国享、民生与政经认知度的提升等自我调适原则,来进行适宜化改革,并以博弈原则从容应对美欧所必会出手的全球经济规则的战略挑战期的到来。现实主义永远都将是世界的主旨,在中国经济的大战略面前,任何的虚头巴脑都只会导致走弯路,到头来一切都还得回到现实中来。

 

老夏

201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