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复苏让投资者重新考虑调正投资组合


   美国的经济逐渐好转,美联储退出预期不断强化。这一次,它终于动真格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6月份的议息会议后,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退出决心:如果经济预测准确,今年稍晚放缓资产购买,并于明年年中结束QE。伯南克一句话暗指全球流动性将出现大幅收缩,这使全球金融市场上演惊魂一日。但如果美联储真的退去后,全球经济能否步入经济增长的正轨,这或许才是后市应该关注的重点,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旦美国经济开始升温增长,明显地美联储为了控制因经济发展过快,有可能造成新的通货膨胀,那么在一定时间,美联储就会提升基准利率,那么债卷市场就面临压力,这是市场规律,很多投资者就会减少债卷投资,转而投资增长性较好的实体经济企业,由于利率提高,也就开始更多地吸引投资者到美国,美元也会逐步地变强势,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也有可能不如以前那么吸引投资者,甚至把资金重新调正安排。高盛也认为长达10多年的新兴市场增长期也许应该有所减慢。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领头增长国家,其实已经逐步地过渡到工业化国家,大家不应该期望还像20年前,继续高速地成长。中国担心的热钱进入中国搅局,也许已经压力不大,相反,中国却因为大量项目的上马,反而觉得资金不足,仅仅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其实并非良策,只是需要研究投资的可行性和回报率,由于各地政府领导人主要是为了业绩,担任时间也有限,国内各地又没有系统化地评估,中央又无法面面管理到。如果还是用大量地提供货币供应量来投资,那真的会把中国经济好不容易做大而又倒退回去,现在急需的是需要消化中国为了刺激经济投入4万亿元的不良后果,如同人民日报:中国提振经济不会靠“砸钱”,同时,大量地砸钱一定会出现浪费现象(如风险投资也会这种现象),包括腐败现象,所以提倡投资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很必要的。中国应该许可一些外资投资中国,不应把他们都看出热钱而阻挡。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也会帮助中国获得全球投资者更大的信用,中国应该增加实业经济的股权投资,减少由银行来担保的融资方式,尽量地减少负债率,包括地方政府,需要限制融资的额度,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上市企业都需要减少融资额度,而是提倡股权投资,这样会把投资的机会提供给更多有现金的投资者。现金是王,我们不能把借来的资金都当成现金,否则,我们企业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我们地方政府,国企,甚至高等教育大学等等都是以借钱来营运,金融风险是非常高的。应该严格地控制和把关融资渠道,例如负债率等等,我个人认为企业不应该超过50%的负债率,现在有些企业负债率高达100-200%以上,风险还是很高的。风险管理在中国还是比较重视不够,主要以前都是靠人脉关系,领导批准等,现在也许好很多,不少人已经逐步地掌握了金融知识,但毕竟中国还没有经历过较大的金融危机过,这30多年还都是经济增长,没有经济萧条过。但愿中国能有好运气继续做中国梦而长盛不衰,这需要学会不时地调正投资组合,控制风险,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和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社会稳定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