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入职场该如何定位?这是个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却往往在这样很基本的问题上,有着很明显的认识误区。他们对工作机会的期待总是,收入要比较高,环境要比较好,工作要比较轻松,面子上要比较好看。就是这样的不靠谱定位,使得很多年轻人在自己的职业起步阶段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因为这样的想法基本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是很难如愿的。直接的结局就是,很长时间不能获得从业机会,尽管四处投简历,奔波于各种求职应聘的场合,多却一无所获。即便勉强进入了职场,也是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而频繁跳槽,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为不大好看的求职从业记录,可能会导致持续几年的职场不如意,长期不能在职场中稳定下来,难以在专业岗位上深度进入,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求职悲剧效应了。在高等教育业已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本科的教育背景在求职的挑战面前,已经彻底丧失了挑挑拣拣、体面白领的当然资格。面对现实,如果能端正自己的求职心态,踏踏实实地从基层低端的一线岗位做起,才是真正的理性行为。如果你有很好的职业潜质,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自然会为自己争取到以后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那么,如何理解一线岗位的职业价值呢?
起点与高度。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蹲得深,才能跳的远。职场中的成长也是有着同样的道理,只有从底层、简单、甚至被人看不起的低端职位起步,职业基础才会更加牢固,今后的发展才更有前景。就以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为例,许多大学生都希望谋求一份看似体面的营销策划助理职位。他们的想法很单纯,这样的职位可以使自己在企业中的起步就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接触企业管理层及高管,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以后的职业发展自然更为乐观。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想法其实很难成为现实,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岗位本来就很有限,况且其从业人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从业经验,是有一定门槛的。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说来,无疑是有较大难度的。如果直接能够放下身段,去接受销售一线业务人员的岗位挑战,赢得机会的概率肯定会大为增加。而在一线做销售尽管会比较辛苦,有业绩指标的压力,要面对不同客户需求的挑剔,但坚持下来的结果却往往会超出预想。自己不仅可以在一线的市场环境中经受历练,可以切身感受客户需求的变化,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自己更快地进入市场营销角色之中。有了这样的基础积累,以后的职业成长空间大门自然就向你敞开了呀,而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每个对自身有期待的年轻人所向往的嘛。这样的选择,尽管会有些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付出,但其性价比不可谓不高吧。
理性是渐进的过程。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做到理性应对,尤其是在进入职场的时候,理性很重要,但却很难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理性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态度,它其实是个渐进的过程。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但遗憾的是,没有人从开始就知道这个答案是什么。而要让自己能在职场中收获成长和快乐,这个答案必须要找到。为了寻找答案,正确的途径就是先让自己沉到职场底层,在接触那些简单、直观的工作事务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潜质。这或许是个需要进行多次转换调整的过程,但因为是在一线,进行这种调整总是相对容易,所付出的代价也最低,这其实就是个理性选择的过程。一旦在一线找到了感觉,成长也许就具有了某种必然性。而如果开始不走这样的职业路线,期望通过某种关照避开了基层的历练,看似走了捷径,但一旦发现有误,调整的代价就可能是巨大的,甚至要面对以往积累统统归零的尴尬。因此,从底层做起,是最老实但也是最理性的职业起步选择。
管理培训生为何被青睐?因为对新人的岗位契合度不好把握,很多企业专门设置了一种成为“管理培训生”的职位。此类职位的人员是要定期轮动的,在逐个经历企业主要部门基层的实习之后,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岗。从企业的角度上说,这样的安排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做到更合理地整合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而从新人的角度上说也很具合理性,在经历了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轮动之后,的确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状况,对自己的职业归属会有更真实准确的把握。这种安排的本质当然还是离不开让新人在一线岗位上历练的初衷,只是在安排上又在不同部门的兼顾上更周全了。正是由于这个缘故,管理培训生职位的设计同时被用人单位和新人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