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建水甸尾乡反季节马铃薯实验田的收获日子,经过工作人员现场称量,这一试验田取得了新的突破,半亩实验田产出约2750公斤马铃薯,创造了我州马铃薯种植的最好成绩。
据悉,这一实验田是由云南农业大学、建水县农科所、建水县甸尾乡共同开展的一次新实验,是对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的一次检测。本次实验是在当地村民赵云芬家的地里进行,取得如此好的收成,赵云芬很高兴,她亲自见证着马铃薯的一天天长大。赵云芬介绍,本次实验田里的土豆于去年12月10日种下,生长期间,赵云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定期进行管护,从浇水、施肥等细节性服务,赵云芬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技术人员规定的标准。
在实验田种植管护中,赵云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马铃薯地实施双层薄膜的措施,即在马铃薯苗的地表盖一层薄膜,同时在苗的上面再支撑拱架,再加盖一层薄膜。甸尾乡的技术人员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为马铃薯的成长提供充分的温度和水分,同时还可以防霜冻灾害,能更好促进马铃薯健康成长。
甸尾乡位于建水县西北部,最高海拔2060米,最低海拔1450米,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年降雨量890毫米至1040毫米,无霜期296天左右,技术人员介绍,这样气候优势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此次实验选择在甸尾进行,也是看种这里的气候条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摸索马铃薯的生长规律,以期掌握其规律性,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促进更多农民增收。
“实验田里的马铃薯都长得很匀称,整体质量很好。”这是专家对本次实验田的马铃薯的一直评价。据了解,此次实验中,技术人员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适度进行了修正和探索,把马铃薯的种植密度稍微加大,目的是为了充分提高土地使用率,同时也让田地里的马铃薯吸收充足的雨露阳光,进而提高亩产。实践证明这一修正是对的,即增加了产量,也保证了马铃薯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介绍,这项技术创新将会在今后不断向农户推广,以期不断提高当地马铃薯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