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张勇:郑筱萸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建言张勇:郑筱萸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获悉,日前,张勇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此前,张勇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党组书记。(3月22日《人民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这个部门很有解剖价值,其前身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因犯受贿和玩忽职守罪于2007年7月10日,被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郑筱萸的继承者邵明立,在位六、七年,却并未将这个部门引入正轨,尤其是延续甚至发扬光大郑筱萸的“一药多名”管理方式,导致药价在发改委不断大幅度降价行动中快速增长,加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让该部门声名狼藉,2008年变成了卫生部下面的一个二级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局“二把手”张敬礼曾指使秘书举报邵明立,该秘书又是“好傻好天真”,用办公室电脑发帖,很快被查处,最终招致张敬礼被查,如今身陷囹圄,邵明立也因此被调离。

2012年2月,尹力接任。一年后,该局升格为总局,由副部级单位升格为正部级单位,凸显中央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

但笔者以为,靠升格职能部门行政级别来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是一种与虎谋皮的痴想。副部级的国家环保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五年之后,全国水污染加剧了,北京的雾霾更加严重了,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依然频频发生。道理很简单,如果通过提高执法机关行政级别就能确保行政职能很好地履行,我就会呼吁主管食品、药品安全的这个机构升格为“国家级”,和国务院平起平坐。

笔者此前并不了解张勇,但既然由他来执掌关乎13亿中国人生命健康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我就必须关注他了。因为他的履职能力,也直接关系到我的切身利益。而关注该部门多年的笔者,以为张勇如何履职,郑筱萸就是他最好的“一面镜子”。

郑筱萸“落马”后,笔者曾撰文《由郑筱萸被双规,解读高药价的深层次原因》,中心意思就是郑筱萸胡乱审批新药、特药,导致“一药多名”,把中国的药价弄得畸高,让普通中国人遭受“看病贵”的煎熬,因此郑筱萸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郑筱萸直接受贿仅40万元,虽然其家属受贿高达609万元,但作为部级官员,这个涉案金额并不算大,但一审还是被判处死刑。二审前夕,笔者曾撰文《坦白”救不了郑筱萸》,主要理由就是他祸害百姓太深了,中国司法此前曾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一说。有意思的是,《新华网论坛》编辑在推荐该文时,将标题改成了《板上钉钉,郑筱萸死定了》,简单明了。果不其然,最终二审维持原判,郑筱萸终于走向断头台,笔者哀叹《混沌郑筱萸,你不该任如此高官》。

毫无疑问,郑筱萸当初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是极为崇高的。这个岗位位高权重,但也责任重大。对于张勇而言,只要你认真履职,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坚决打击不法分子,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把混乱的药品市场,整治成一个规范的市场,你就是人民的功臣。如果延续郑筱萸那一套管理方式,让“一药多名”延续,继续祸害民众,最终必将被人民唾弃,甚至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张勇局长,您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