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安康城中的旧街巷(五)


 话说安康城中的旧街巷(五)

 

 

周邦基

 

 

 


 

金州路
本节所言金州路,并非当今意义上的南起“雷神殿”,北到“水西门”间的金州路。而是指旧“小南门”内,今汉滨农机公司以北至城堤之间的南、北城隍堰。
所谓南、北城隍堰,是以位于今天的安悦街、西大街与金州路交汇处为中心点,北边的那条街称北城隍堰,南边的那条街称南城隍堰。隍,无水的干沟。城隍,护城的壕沟。堰,方言用语。即挡水的低坝。亦谓之“城壕”或“城堑”。又因无水称隍,有水称池,故又有“城池”之说。
安康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隍于此间而言,无论是早先的旧城还是后来的新城,修筑它都不是因为战争而是为了防洪。因为城南为山丘,施家、陈家二沟之水即源于南山。施西陈东分绕而下,无雨时皆枯涧,一经大雨则二沟之水暴涨,直冲城垣,故修筑城隍以疏导。清嘉庆二年(1797),旧城开始西扩至今大桥路东侧,并在这一线新筑土城墙和西门。于是人们便逐渐地拆除了“老西门”瓮城两侧已失去防洪功能的旧城墙,并填平城隍在其上建造房屋,连同以往被谓之城外的西边半爿街形成新的街道,以出入老西门外的“城隍堰子口”界定出南、北两条街道。
昔日的南城隍堰并非如今日这般繁华。街不宽,道亦不阔,既无大商贾,亦无小摊贩,街中住家户多居住在土木结构的草房之中。1957年与之相邻的“南井巷”失火,致今培新街和五星街十字以南的一街两行百余间房屋焚烧殆尽。后经政府出资,在废墟上统一建造民房的同时,亦将街道拓宽了许多,并由此将南城隍堰更名为“南大街”。“文革”中改称“红卫路”。此后又经“文革武斗”和“7·31洪水”的两次破坏与改造,方成为今日之模样。
昔日的北城隍堰(文革中称勤俭街)却是另一景象。入口狭窄,内中却“别有洞天”。有清乾隆十七年(1752)兴安州捐建之“文峰书院”;有四十七年(1782)旅安黄州客民醵金购下“书院”后共建之“黄州会馆”;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建之“县城隍庙”,有民国年间由“基督教会”办的“信义小学”(后改为西城二小)。黄州会馆与县城隍庙之间的街面宽阔如今日所言之“广场”,中心位置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建有城隍庙戏楼。自老西门内安悦街沿着瓮城墙边行走的“沈家巷”亦通达至此。巷北端与“广场”相连处有一牌楼,额题“是门是路”,义为此牌楼既为城隍庙“戏楼广场”之门,亦为经沈家巷通往旧城安悦街之路。每至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巡视人间”之日,这里商贾辐辏,百货云集;士女朝礼,香火杂沓。戏楼之上乐伎歌舞,尽态极妍;箫鼓宴享,备极繁华。这种集文化、商贸、娱乐于一体的“城隍庙里唱大戏”的庙会早已作古,“武斗”的炮火亦使得昔日的戏楼及街区成为残垣断壁,继而由政府在“武斗”结束后建成民房区。再后的变化与南城隍堰一般,不同之处则是1983年水灾后,城区重建时将“水西门”自金银巷“搬迁”到了此间。
如今,南、北城隍堰被命名为“金州路”,应是在近些年的“安康古称金州”的一片“叫喊”声中“炒”出来的。金州,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始将郡曰金城,不久又改称金州。安康,乃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为安康。安康得名在先,金州得名在后,言“安康古称金州”亦如言某人“生于21世纪,成长于18世纪”一样荒唐。故金州只是安康历史上的曾用名,并没有其他实际意义,且过份宣扬金州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西晋结束了“昔自汉末,四海分崩,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面对山河一统有了“安康”之谓。到了东晋以后,中国再度分裂。据有南方的为宋、齐、梁、陈,史称南朝(改名金城、金州前,安康属梁);据有北方的为魏,史称北魏,后又分裂为东、西魏。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北周又灭北齐,史称北朝。金州即产生于此时期的西魏。且不说它是亡国的产物,最起码也是分裂的象征。其“魏以其地出金”而“曰金城”、“曰金州”为唐以后的文献中才出现的解释性文字,西魏当朝并无此种说法,而此种说法也有悖于安康当地的“想金银,混账人”的传统观念。其实,“金”在此亦可喻坚固,《后汉书》四十上《班固传·都赋》:“建金城其万雉。”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亦引伸为城墙。唐李贤寄注:“金城,言坚固也。”故金城之谓,本义应为: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史记·秦始皇纪》贾谊论:“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西魏置金城郡,寻改为金州。战事频繁之时言城坚固,亦未可知耶。
西大街
西大街原随其街西的“宁远门”(俗称土西门)谓之“宁远街”。后又以其街东的旧城西门“康阜门”,而街又随此城门之名,谓“康阜街”。康阜,安乐富庶。《宋史·乐志》八:“何以格之,永尔康阜。”格者,评判,标准也。据此度量则街名康阜,倒也名实相符。
街之中有陕西、湖南两地客民各在其会馆“悦亲戚之情话,慰良朋之契润”;街之内有济公康胜,由名医坐堂的“赖恒泰”药铺;有首开安康西医科学的“长江医院”;有“解除妇女生产之痛苦,保护婴儿出腹之安全”的“博爱保产医院”。街之上有财富殷盛的“恒兴堂”、“奂轮堂”、“九义堂”、“义聚福”、“大兴阶”、“大兴生”、“谦和”、“惠丰”等大商号和“义泰仁”杂货铺。街里还有“汉江茶楼”、“兴汉茶楼”、“长惠酒楼”、“全兴楼”饭庄、“福泰昌”点心店以及范荣花“中西大药房”,可谓民物阜康之地。开设于民国九年(1920)的“同信石印馆”为安康石印第一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初创之“兴安邮局”虽仅收普通邮件,亦可谓开安康邮政历史之先河。
相对而言,居于此街之中且名载方志的地方贤达、名士最多。如,民国时期陈树藩主政陕西时,曾出任督军府秘书长、财政厅厅长,返乡后历任县财务主任、县参议长、县志局总编的张紫樵;曾先后在沈阳满铁医院任医师、汉口同济医院任院长,归故里兴办“长江医院”的谢俊谦;曾先后在湖北光化县老河口教会医院任妇产科医生,兼私立助产学校教师,来安创办“博爱保产医院”的汉口人牛锡珍;有精于内功,尤擅轻功的武林名士刘子仁。
此街之中旧有“关帝庙”亦为士民希冀康阜之所在。《兴安州志》载:“明洪武四年设守御所,始建新庙于西门内。”具体位置在鲁班巷子口东侧,“文革”前为城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今为汉滨工商银行储蓄所。鲁长卿“重续志”言:“旧城土西门内关帝庙,为前陕安镇右营官弁兵丁之家佛堂”,民国时期由军“转”为了民。其原因除了国家和军队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安康是一个移民聚集地,各地移民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与无奈的一面,因而他们的崇拜也就会向着自己最缺少,又是自己最需要的方面发展。于是,便有了自己的英雄崇拜。这些英雄重朋友,讲义气,就如同织席贩履的刘备、杀猪卖肉的张飞、浪迹江湖的关羽一般,有大体相同的地位和生活经历,并最终靠自己的力量发迹变泰以致达到康宁富足。因而他们只崇拜“桃园三结义”,不独信奉关羽以及由其所派生出来的“武圣”。看那大门楹联即能说明一二。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公不忝;
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正是如此,在安康城区的龙舟竞渡活动中,由此关帝庙的名义所出的船,就是著名的以刘、关、张为榜样的象征着团结、义气当先而谦称的“小桃园”。同时,此庙也成为支撑“小桃园”的码头工人集会祭祀以祈康阜的活动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武斗”前,除了城关镇人民政府外,此街还入驻有专区的供销、土产、外贸、茶厂、邮局及县上的商业局、粮管所、武装部、消防队、派出所等机关单位,故街言“康阜”不虚也。今言“西大街”,是因老安康人将“康阜门”俗称为“老西门”,将“宁远门”俗称为“土西门”。“康阜街”正位于这两处“西门”之间,故亦被俗称为“西大街”(文革中更名为红旗街)并约定俗成地应用至今天。
培新街
培新街先前叫“南井巷”,得此名是因其巷子地处西扩后的城南一隅,内中有三口水井:一在今培新街、白庙巷和新建巷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南角,为民用水井;一在此路口的西北方,为一硝坊熬硝所用;一在此路口的西南方,为一教会葡萄园所用。三口井呈倒“品”字形,居于巷中而被言“南井”者,应是路口当中的那口。因为,此井为民用且当初的巷子不似如今这般宽阔,故唯有此井在巷子之南。1957年,居于此巷中一徐姓盲人,因用火不慎釀成灾难,大火烧毁了“培新小学”以东的半条巷子。恢复重建为民房区后,遂将南井巷更名为“培新街”。培新,培养共产主义新人。
昔日的南井巷有清同治年间,由邑中成衣工醵金所建“轩辕宫”,内奉轩辕黄帝为其剪裁缝制衣冠之祖。民国二十年(1931)当时的县教育局将轩辕宫改建为“第二高等小学”,后改称“南井小学”、“西城小学”。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改称“第三完全小学”,翌年改称“培新小学”。那场大火能够幸免于难,是因为高高的大庙封火墙阻挡了火势的蔓延,因此也保住了学校以西的房屋。
培新小学街对面,旧有“陕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附设“公共体育场”,内有一足球场和三个篮球场,还有跳高、跳远、天梯、秋千、单双杠设施,供城内民众进行体育锻炼或中小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民国三十五年(1946)当时的安康县第三届春季运动会即在此举行。1941年6月22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本飞机第二次轰炸安康城,一受惊毛驴在场内奔跑引起日寇注意,遂向体育场投弹,致周边数十百姓遇难。1949年11月27日安康和平解放后,县内各界民众在此举行庆祝大会。1956年体育场迁入新址后,人们便将这一带街区称为“老体育场”。“文革武斗”后改建为民房区,故又称“培新街民房”。
在公共体育场的西边,有一天主教的修道院,因其院内有数百株规模的良种葡萄园和大片的蔬菜地,故老安康人俗称此处为“大园子”,整个园子中的田间管理均为修女们进行。早先菜园中种的西红杮,当地人不知为何物,亦不敢食用。后知道此物是可食用的蔬菜后,又称其为“洋杮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的修女也是西红杮在安康的引种和推广者,而南井巷也是西红杮落户安康的试验地。
在大园子以西,又有安康地方工业娇子邹家骥开办的“建安油厂”;以东还有杨青山开办的“米行工厂”。故南井巷亦可谓是安康粮油机械加工生产的“摇篮”。
(作者单位:安康市房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