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


管理论
     仅以此书献给喜欢管理或者需要在管理上追求卓越的人或企业    
2004年6月22日24日,“2004年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 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被誉为“世纪经理”、“全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前CEO杰克·韦尔奇与与会的中国企业家门就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战略问题和难点问题展开了专题对话。中国的企业家门试图通过对话从韦尔奇那里取到“真经”,以便获取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捷径或“钥匙”。然而,对话的结果却使我们弄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韦尔奇的个人魅力和能力是不值得怀疑的。他首先是个成功的个体,他敢于想象和超越,更是把卓越的第一当作追求目标,充满激情,带给整个组织以希望和动力。可以说,在这样一个变革和竞争的时代,任何组织都需要这样一个领袖级的人物来领导和指挥组织活动,通过发现机会、了解和预测趋势、规避风险、控制经营规模等理性措施,以及人性化、个性化的激励文化和激励措施,使企业更加成功和强大。他还是一个出色的辩证法实践者,管的越少,做的越好,通过无为而作到最大作为;追求简单,却抓住重点和关键,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和动力。
但是,中国企业家们希望取到真经的愿望落空了,韦尔奇不是中国企业的“灵丹妙药”,而且谁都不是。他不过是一个药引子,或者是一味药方里的药而已。通过照搬或者走捷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中国企业家的普遍想法,但是又是最不可行的方法,企业对自己的问题,要“望闻问切”等几门功课都作足,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实施和创新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照搬或者走捷径既要付出成本和代价,也不会成功,至少我还很少听到有哪家企业通过学习和引进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而获得成功的案例。有感于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管理的有关问题,用我们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只是照搬或者听信高级参谋的意见。连杰克·韦尔奇自己也对中国的管理者指出:中国不应当受到西方管理理念的困扰,应该自行其是,而且在中国成长和繁荣的过程中,要创立一些自己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会使中国长久成功下去。2007年,时常语出惊人的美国当代管理专家明茨伯格教授在独家接受《英才》专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说:“我认为对中国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而非简单拷贝美国经理人的做事方法。如果美国经理人照搬中国的做法,这仅仅有些危险,但是如果中国经理人照搬美国的做法有更大的危险。日本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就没有单纯效仿美国,丰田就是丰田,它历史悠久,却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视野和心态,即使以美国的标准来衡量,它也是一家很成功的企业。这应该对中国企业有所启示,美国不是唯一的模板。中国经理人真正要走向国际化其实应该向各国值得他们学习的经理人去学习,而不应将目光完全盯在美国企业身上。美国能够代表这个世界吗?”事实证明,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我们应当为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而付出努力,进行分析和探索,并且一定要取得成功。
 前      

     人人都羡慕并且愿意成功,但是,什么是成功?追求并拥有财富是成功,追求并拥有权力是成功,追求并拥有名誉是成功,在学术或者科学研究上出成果也是成功,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你有很多成功的机会和选择,问题的关键是看你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如何付出。如果你喜欢做一个管理思想的探索者、布道者,愿意负责和承担一定的使命,请从管理成功。     

作为一个能真正在管理上成功或追求卓越的人或企业,是要付出时间、代价和成本的,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他要求你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清晰、有计划、扎实的走自己的路,而模糊、投机、短期、浮躁的企业或个人行为是无法从管理成功的。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很想到中国来,因为年事已高不能成行,但是他很想和中国的管理着、管理探索者说些什么,于是特意拍摄了一段对中国管理者致辞的录像片。他说:“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工商业、通讯和交通行业,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以及医院都急需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国外的技术,也容易吸引外资。但是,技术和资本仅仅是工具而已。它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管理对于中国的意义,应该看到我们为管理付出努力和投入是有价值的。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你应该为管理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努力。      

管理学诞生在西方,扎根于工业社会的土壤。中国管理者虽然不乏有对管理问题的精辟见解,但却没有诞生出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写此书的初衷,是想促使我国的管理者能够有意识、有能力的识别并提升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的价值文化观以及思维方法、工作方式等决定管理的软条件和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实施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让更多的人清楚的知道管理的形式、内容、本质、方式等,使我们的管理活动和方式更适合从而更有效,从而创造出中国经济的巨大实力和影响,自然我们的管理体系、理念、模式、方式也就被国际认可,也就成为了中国式管理,而不是我们有意识无意识的照搬或寻求捷径。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分。大家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规律,只不过成功的管理模式都是依据所在国家、地区、企业的文化、传统、思维特点实行的有效方法而已,只不过西方已经领先研究了人这个管理中心的行为规律和活动特点,并且更注重将人的心理和活动规律加以运用,有一套成熟的运用程序和方式,所以相对来说,西方的社会更容易建立和发展一个系统的、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法。比如西方的管理学家、咨询公司、领导管理者会针对需要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目的的管理调查,如对薪酬、心理活动、行为特点等进行的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并且能够贯彻实施,或者据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们恰恰在这方面不足,喜欢一刀切、大一统,这就要求我们迎头赶上;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