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日渐增大政策步入观察期


  不出所料,新年因素影响2月通胀跃升至3.2%,远高于1月2.0%的同比增速,环比增速上升了0.1%。除食品价格同比增速达6.0%外,燃料和房地产租金上涨也比较显著。由此看来,通胀压力在3、4月稍微减缓后,正逐步转变成今年下半年的主要担忧。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食品价格在1月的强劲升势后,在2月头两个星期持续上涨。加上国内2月25日提升燃料价格及房地产市场的量价齐升,遂使2月通胀同比增速达1.9%。此外,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3月6日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修订成品油定价机制以能适应国际油价频繁变动,并且准备取消“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调价的限制,按照一定的周期调整。能源价格及公用事业价格改革也将推高通胀。

  PPI收窄至同比增速1.6%。按类别分,2月原材料通缩指数进一步收窄至2.6%。这与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指数投入价格所反映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趋势一致。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新政策的颁布,新的领导层表明将通过推动强硬的措施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展望未来,新领导层或将出台更多措施以打破房地产价格只涨不降的市场预期。

  1、2月经济数据好坏参半。出口大大好于预期,但似乎和贸易伙伴基本面和进口数据不太相符,可能有资本借贸易项目重新回流。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增长,但工业生产和零售销售的增速下滑,意味着经济复苏还有阻力。“两会”上宣布的经济发展目标表明,货币紧缩政策已经开始,今年经济增长仍需积极财政主导的政府投资的支持。

  2、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高于2012年12月20.6%的增速。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低于2012年12月10.3%的同比增速,这与最近几月电力生产趋势一致。分行业来看,重工业生产要好于轻工业,表明重工业驱动的增长方式重新抬头。2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如铁路(年初至今0.9%同比增速),公路(年初至今7.4%同比增速)在继续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年初至今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下跌至22.8%,表明新产能的投资不太景气。

  春节长假期间的零售增长表现乏力。1、2月零售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2.3%,比去年12月下降2.9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下降2.4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0.4%。新年零售低迷的原因,应该与政府提倡节俭和反腐败有关。高端白酒及奢侈品,如手表和名牌包的销售降幅最大,饭店营收也相应收缩。然而,来自与住宅相关的支出表明,家具(同比增长20.9%)和建筑及装潢材料(同比高达17.7%)等主要消费动力依然强劲。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出口大增至20%以上,远超市场的普遍预期。1月外汇占款激增,已与去年资本外逃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值得注意的是,强劲的出口增长似乎背离了实体经济的运行轨道。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向好、房地产市场火暴、海外资金廉价与复苏乏力,或许都是促使逐利资本试图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的实际出口可能并不像数据显示得那样强劲,资本流出已向资本流入悄然转变。

  本届“两会”已发出了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将通过窗口指导和行政措施限制进一步扩大信贷供应。而M2同比增长目标为13.0%,显示政府决心将货币环境回到中性条件。在货币开始收紧、房地产遏制价格上涨的政策出台后,由投资带动的复苏的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的疑问。

  当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货币政策适当收紧起到缓冲作用。而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取决于财政的支出,而政府也已承诺增加财政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赤字将上升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去年该比例为1.5%。无疑,政府投资仍将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宏观数据喜忧参半的情况下,应仍以观察为主,经济政策并无大调整的必要。